那个时代,能坐上火车都是不容易的事情,有多少人见都没见过,“听说火车时速几十公里,当真是社会前进了一大步啊,要是赶马车,要半个月吧?”王若梅笑着问道。“在古代,单人骑马,都要十天时间,火车只要三天,太快了。“李兰青也附和道。时间就在闲聊中过去了。
到了中午,也到了他们上车时间了,五人上得车去,找好坐位坐下,放好行李,这才打量起车内来。只见车内是一排排木制长骑,每个车厢大约能容纳200人左右。很宽敞,(不要疑惑,在那个年代,真的算是非常宽敞了,这是以旧社会的马车来对比的,还有更多人是没见过那种闷罐车,没有坐位,连扶手都没有,不过,那些基本都是短途才用的。)五人看得是惊叹连连。长了见识了。
“爸妈,你们知道火车 是靠什么走的吗?“刘大海突然问道。”这个我还真知道,火车是靠蒸气发动的,烧煤来加热锅炉,产生蒸气使得火车前进。这还是外国人发明的呢。“科技真是个奇妙的东西。
不多久,火车在一阵呜呜声后缓缓起动,速度越来越快。四人在一阵兴奋过后,渐渐靠在骑背上睡着了,小镇天则睡在了刘大海的怀里。饿了,几人就吃着干粮喝着水。其中细节就不必赘述了。
三天后,他们如期抵达羊城,在招聘人员的带领下,转乘汽车车开往绵纺有限公司驻地。这又引来大量山民的惊叹。哪怕是在县城,他们也是很少见到汽车的。不过那时的汽车是吉普车,不是大巴,没有座位的,一车里面装进二三十个人,非常拥挤,但因为第一次坐上汽车,也没有人觉得难受,反而十分亢奋。
大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他们来到了羊城绵纺有限公司的驻地大门口,石砌的大门,门顶上是石质的横梁,上面刻着“羊城绵纺有限公司”几个大字,题名者是一个叫张自清的,领头的招聘人员傲然介绍道:“张自清是羊城市委副书记。也是一代书法名家。这个匾已经有好七八年了,剧说是绵纺厂开厂那会由张书记题名,并亲自剪彩。我们绵纺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绵纺厂了,同业的龙头。”
同行的一众农民工都暗自心惊,市委副书记,那可是大人物啊,还是全国最大的厂,他们也是与有荣焉。能进这种厂,那也是光荣的不是,心下大定的同时,下定了决心要好好干。
喜欢镇天神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