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图揭开这一事件的真相。
小组找到了当年的目击者肖素琴,她回忆道:“我当时才9岁,爸爸带着我去看。那龙的前部有两只爪,头如‘龙’头,呈方型,眼睛很大,身体为灰白色,并有鳞片,弯曲着蜷伏在地上,尾巴卷起来,看着特别虚弱,眼半睁半闭,有些发红,身上有些部位已经腐烂生蛆。”另一位目击者孙正仁也说:“头骨不是原来的龙型,就是挺长的,挺大的头,两个大角一米多长。‘龙’趴在地上,身上弯弯曲曲的,能有十几米这么长。”
然而,专家们对这些龙骨的鉴定结果却各不相同。北京大学史前生命与环境所古生物系刘建波教授看过1934年《盛京时报》的“龙骨”图片后,认为“龙骨”排列可能有误,而且头上角的真实性值得怀疑。中国科学院无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科技处张处长看过照片后认为,“龙”是绝对不存在的,营口孙正仁老人捐献的“龙骨”应为哺乳动物的,而且属于偶蹄类大型动物,如象、鹿等。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科技处王利敏则认为,《盛京时报》中出现的骨骼不可能是龙的,最大的可能是深海动物死亡后漂浮到了营口,但究竟是哪种海兽则还需作进一步研究。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傅仁义根据其它媒体上发表的图片进行鉴定后认为,孙正仁捐赠的“龙骨”5块骨头早已石化,应该是“原始牛”的牙齿。
尽管专家们给出了各种解释,但许多目击者仍然坚信,他们当年看到的就是龙。营口坠龙事件,至今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吸引着无数人去探索、去追寻真相 。
喜欢灵异档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