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溜进去自己点了就完事,把守烽火台的小兵敢像大臣一样反对自己?
杨烨突然醒悟,政策的好坏并不是决定君王是否昏庸的关键,而在于如何使用,就像烽火台一样,明君能用它戍守疆土抵御外敌,昏君也能用它放烟花博美人一笑。
如果往后的行政指令都按照这个方针来办,岂不是容易许多?
只是有一个问题,他没办法解决传递距离。
一个烽火台能覆盖的范围也就方圆十里,如果只是在安京建一个烽火台,根本不顶用。
压根就没总督看得见。
大兴土木每隔十里建一个烽火台也不是不行,但耽误时间,等全都建好,黄花菜都凉了?
杨烨问羲和有没有什么速成的办法,羲和想了会儿,便道:“先皇在位时将大玄疆域扩大到北方,每征服一个地方,便会建筑城邑,而今许多土城已废弃,无人居住,陛下可重新启用。”
妙啊!秒啊!
珠联璧合,还愁有什么做不到吗?
杨烨情不自禁拉起羲和的手,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羲和微微低头,脸有些红,他如今已经是贵妃,但是平时不出朱门,对男女之情了解的并不多。
原本,只是秉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心态,现在却发现自己真的有些喜欢上了这位满是优点的君王。
刚才杨烨问及自己,可不就是为了不征调民夫,不劳民伤财新建烽火台吗?
这不仅是明君的行为,更是难得的仁君。
次日,杨烨便迫不及待向朝臣提议。
有人提出异议,表示在这种总督可能叛乱的时机征调民夫修建烽火台,可能会妨碍粮草运输,耽误前线战局。
可只需要修建安京一处烽火台,再利用起早已废弃的土城,派遣一些人看守,就能及时传递军情,毕竟是件利国之事,争议一会儿,便通过了。
杨烨特派安京伯负责修建。
以安京伯的贪财性格,指不定从中揩油,到时候建一个豆腐渣工程,群臣肯定还会说自己任人唯亲,亲近小人。
真是感激羲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