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径:12.7毫米。
全长:1653毫米。
枪管长:1143毫米。
枪身重:20.1千克。·天¨禧_暁\税`网¢ ¨勉·肺`跃?犊-
理论射速:450 - 600发/分钟。
有效射程:1800米。
陆绍远走近仔细观察。这挺重机枪与他前世记忆中的勃朗宁M2几乎一模一样,只是提前了十几年问世。枪身结构简洁而坚固,每个部件都透露出精良的工艺。
“少帅,我们己经做好测试准备了,请你指示。”勃朗宁说道。
“开始吧!”陆绍远点头道。
"准备测试!"勃朗宁向技术团队下令。
工作人员迅速就位,其中一名射手戴上耳罩,握住了机枪的握把。远处五百米外的空地另一半,一排厚度不一的钢板靶标己经竖立起来,最厚的足有15毫米。
"开火!"
随着勃朗宁一声令下,震耳欲聋的枪声瞬间响彻。"哒哒哒"的连发声如同死神的咆哮,枪口喷吐出的火舌就和闪电一般。陆绍远即使戴着耳塞,仍能感受到那令人心悸的震动。远处的钢板靶标一个接一个被洞穿,最厚的那个也在持续射击下很快变得千疮百孔。
射击持续了整整一分钟,射空了一条250发的弹链。当枪声停止时,靶场内的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火药味,枪管因高温而微微发红。
"冷却系统表现良好,没有出现卡壳或过热变形。"技术人员检查后汇报道。
勃朗宁转向陆绍远,眼中满是期待:"少帅,您觉得如何呢?"
陆绍远走近那挺仍在冒着轻烟的重机枪,伸手抚过它的握把,感受着金属传递来的余温。
身旁的勃朗宁说道:"少帅,这把重机枪的射速约每分钟450到500发,有效射程超过1800米,在一千米内的距离里能够轻易的穿透20毫米钢板,如果是换成专用的穿甲弹,这个数据还会增加。"
陆绍远听见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非常好,勃朗宁先生,这挺重机枪将成为我们步兵的支柱火力,我要求你们立即联系兵工厂开始小批量生产,优先装备前线部队。"
"没问题!少帅,兵工厂内的生产线己经准备就绪,只要您批准,下周就能开始量产。"勃朗宁兴奋地回答。
陆绍远点点头,勃朗宁带着陆绍远一路检查着走到了办公室内。
走到办公室内后,陆绍远示意副官递过他的公文包。"勃朗宁先生,现在有时间了,那就让我们谈谈我带来的新设计。"他从包中取出三份精美的图纸,在旁边的工作台上展开。
勃朗宁好奇地凑上前,当看清图纸内容时,他的呼吸明显变得急促起来。"这...这是..."
"西南M5型火焰喷射器,"陆绍远指着第一张图纸说道,"射程40米,持续喷射时间8秒,燃料箱采用分离式设计,安全性非常高。"陆绍远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图纸上每个部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包括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
第一份图纸上赫然画着一具前所未见的火焰喷射器设计图。与现有的笨重型号不同,这个设计极为精巧,总重仅23公斤,比现有型号轻40%
勃朗宁的手微微颤抖着抚过图纸:"这种设计思路...太精妙了!我们军械研究中心正在研发着这样的近战武器用来对付敌人的坚固工事。"
陆绍远又展开第二张图纸:"这是M3式冲锋枪,使用0.45口径手枪弹,结构非常简单,适合大规模生产。"图纸上的冲锋枪外形紧凑,明显是为巷战和近距离作战设计的。
图纸上是一支造型奇特的冲锋枪,与当下所有的设计都截然不同:折叠金属枪托,全长仅57厘米,900发/分钟的射速,使用0.45毫米的手枪子弹,冲压工艺制造,生产成本至少要降低70%,而且润滑油槽设计,使得他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环境。
"上帝啊..."勃朗宁喃喃道,"这种后坐力缓冲系统和供弹机构,比现在西方各国生产制造出来的任何冲锋枪都要先进十年!"
最后一张图纸展开时,勃朗宁几乎屏住了呼吸——那是一门81毫米迫击炮的完整设计图。
图纸上赫然写着:81毫米中型迫击炮,射程3000米,采用可拆卸设计。只需三个士兵即可携带。
"这是未来南方军,团,营级火力支援的关键。"陆绍远指着那张图纸解释道,"同时我计划将现有的60毫米迫击炮下放到连级部队,形成我们南方军完整的火力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