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到齐了,清了清嗓子道:"弟兄们,机会来了!"说着,手指点在地图常德的位置,"日军主力被牵制在常德,我们可以趁机做三件事:一、扩充兵员;二、重启兵工厂;三、建立情报网!"
赵怀远左右看了眼道:"咱们的设备都埋到了三号仓库,之前鬼子用特种弹袭击洛阳的时候并没有带过来!"
杨刚笑了笑道:"无妨,张猛你带车队去取出来,咱们在大把山重建一个,正好前天缴获了不少原材料,可以恢复生产了。这件事就让王团长配合你完成吧。"随后,杨刚又下达了一系列的指令,趁鬼子分身乏术之时,命各部对鬼子公路据点和通讯进行针对性的破坏,给阿布的十三师团施压,配合正面战场的进攻。
次日清晨,张猛带着车队穿过崎岖的山路来到了三号仓库。工兵们解下工兵铲,挥汗如雨地挖开了伪装,露出大门。里面十几个大木箱,装的都是车床、钻床等精密机械,还有几箱工具。
"乖乖!"张猛抚摸着机器道,"这可都是咱们的宝贝啊!"
王守仁打开最后一个箱子,里面正是当初缴获的鬼子技术手册,当时来不及带走就一起藏到了这里。
回返的路上,张猛特意绕道查看地形。在一处隐蔽山谷停下脚步道:"就在这里建厂,此处背靠悬崖,只有一条路进出,是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
张猛找来之前负责生产的老李管事,同时安排好人手开始忙碌了起来。老李教着新兵如何操作机器,同时,王团长己经带人将物资运了过来,一条生产线很快就运作了起来。
李萍萍主动请缨负责兵工厂的伙食问题。
林悦也利用难得的休养时间,组建了一个识字班,平时负责教孩子们识字读书,有时候也教战士们学习识别一些简单的日文常用语和符号,方便侦查作战时能提前洞彻鬼子的部署,并将技术手册翻译出了一份中文版。识字的孩子们己然成为大巴山根据地里最好的"通讯员",放学后经常在村子和营地间来回传递纸条。
三天后,简陋的兵工厂己经顺利地运转起来。第一件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最简单的复装子弹,由战士们作战后收集来的空弹壳送过来进行二次加工,重新装填火药和弹头。虽然质量不是很稳定,但总比没有强。
杨刚来到新兵训练场,一边训练新兵,一边试射新子弹测试效果。刀锋急步走过来,汇报道:"军座!张六带人在青龙镇伏击了鬼子一个运输队,缴获电台两部!"
杨刚眼睛一亮道:"密码破译就来了吗?"
赵汉生递过来一份清单道:"电台己经检查完毕,可以正常使用,可惜的是密码本被鬼子销毁了..."
"杨刚拍了拍老赵的肩膀道:"没关系,能监听鬼子通讯就行。"
当晚,部队举行了简单的庆功会。战士们围在篝火周围,开心地分享着缴获来的猪肉罐头。杨刚吃饱后,独自来到了山崖边,望着远处隐约传来火光的方向陷入了沉思...常德那里的战事己经陷入焦灼。
林悦拄着拐杖走来问道:"想什么呢?这么入神!"
杨刚扶着林悦坐下道:"我在想,军政部那边这次为什么只给嘉奖不给补给?"
林悦轻叹道:"克扣物资也不是一回两回了。"
杨刚无奈地摇了摇头道:"都国难当头了还在搞这套..."
话音未落,天空中突然传来引擎的轰鸣声。杨刚下意识地扑倒林悦,两架鬼子侦察机低空掠过,投下了几颗照明弹。整个山谷瞬间亮如白昼!
杨刚躲过飞机,立刻大喊道:"隐蔽!"同时掏出手枪警觉地看向天空。战士们立即扑灭篝火,钻进山洞隐蔽了起来。
照明弹缓缓熄灭,飞机盘旋了几圈后迅速离去。杨刚扶起林悦,发现她的额头己经渗出了冷汗,伤口恐怕又疼了!
林悦勉强站起身道:"看来鬼子己经发现咱们的根据地了。"
杨刚立即命令通讯兵进行传讯,召开紧急会议。等人都到齐后,杨刚立即下发了最新的作战指令:命张猛立即带人转移兵工厂,各部从明天起,继续以分队作战,重新化整为零,采用"麻雀战术",对鬼子进行小规模突袭,打了就跑!"
第二天,部队再次分散。杨刚带着警卫排和伤员们转移到了更隐蔽的溶洞中。里面虽然潮湿阴暗,但胜在空间巨大,洞内的钟乳石成了天然屏障。
杨刚在溶洞里架起了一个小火炉,用来给伤员们取暖。赵汉生己经架起了天线,并排了两组人日夜监听鬼子通讯。一有发现立即报告。
一周后的深夜,杨刚在睡梦中被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