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内,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锉刀摩擦金属的沙沙声、以及简易手摇钻床吱吱呀呀的抗议声,交织成一首独特的工业序曲。_h*o?n`g\t\e·x?s~..c~o~m/陆沉正手把手地指导李铁锤加工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钢制零件,那是“红星一号”转轮手枪的枪身框架。
新炼出的钢材硬度远超生铁,即便是用锤子锻打成大致形状,后续的精细加工也颇为费力。李铁锤膀大腰圆,力气不缺,但面对这种需要几分巧劲的活计,额头上也见了汗。“陆沉兄弟,这钢是好钢,就是太硬了,锉刀都快磨秃了。”他一边费力地锉着一个孔位,一边咧嘴说道。
“硬度高才好,枪身才能承受火药的冲击力。”陆沉接过零件,仔细查看了一下尺寸,“这个孔稍微偏了一点,得修正。我们没有精密机床,只能靠手艺和耐心了。”他拿起一根细钢钎,蘸了点水,在孔壁上轻轻刮削。
【冶金材料基础科技】带来的知识,让陆沉明白,枪械制造远非把几块铁拼凑起来那么简单。不同部件对钢材的性能要求各不相同,枪管需要耐磨耐高压,击锤和扳机簧则需要良好的弹性和韧性。这些都需要通过后续的热处理工艺来实现。
“铁锤哥,枪管和转轮的材料,我们需要用碳含量稍高一些的钢,并且进行淬火处理,增加其硬度和耐磨性。枪身框架则需要韧性好一些,用中碳钢,进行正火处理,消除内应力,提高强度。”陆沉一边解释,一边在兽皮上画出简易的热处理流程图。
李铁锤听得一知半解,但他对陆沉有着近乎盲目的信任:“兄弟你说咋弄,俺就咋弄!”
零件加工是个磨人的活。枪管的内膛需要钻孔,然后用特制的铰刀(也是陆沉指导着用好钢磨出来的)一点点扩孔、拉出膛线。转轮弹巢的六个弹膛,位置和同轴度要求极高,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卡壳或炸膛。击发机构的那些细小零件,更是考验人的眼力和手劲。
战士们轮班上阵,跟着李铁锤学习加工技术。_第*一·墈¨书-蛧? !更^辛¨嶵*哙_有的负责锻打毛坯,有的负责锉削打磨,有的则在陆沉的指导下尝试组装一些简单的部件。溶洞里油灯和火把的光芒下,一张张被硝烟和汗水熏黑的脸庞,却都透着一股专注和兴奋。
陆沉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钻孔时,由于手摇钻床的稳定性差,钻头容易跑偏。他便设计了一个简易的导向夹具,用木头和铁片制成,大大提高了钻孔的精度。又比如,缺乏标准的量具,很多时候只能凭经验和手感。这时,系统商城里的虚拟实验室就派上了大用场。虽然不能首接生成实物,但陆沉可以将自己设计的零件参数输入进去,进行应力分析和运动模拟,提前发现一些设计缺陷和工艺难点,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返工。
“这个击锤的形状,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加工能力,这个尖角太难保证强度了。”陆沉在虚拟实验室中模拟了击锤的撞击过程,发现某个薄弱点容易断裂。他随即修改了设计,将尖角改为略带弧度的钝角,牺牲了极小一部分的撞击锐度,但大大增强了可靠性。
在制造手枪的同时,陆沉也没忘了改进迫击炮弹。之前用生铁铸造的弹体,不仅容易碎裂,而且尺寸难以统一,导致炮弹飞行姿态不稳,落点散布很大。现在有了钢,情况就不同了。
他让人将钢锭融化,用新制作的砂型铸造出更薄、更均匀的弹体。钢的强度远高于生铁,弹体可以做得更轻,从而装填更多的炸药,或者在同样装药量的情况下飞得更远。尾翼也改用薄钢板冲压焊接而成,形状更规整,飞行稳定性大大提高。为了节省钢材,炮弹内部的预制破片仍然使用生铁铸块。
时间一天天过去,溶洞里的零件堆积得越来越多。枪管、转轮、击锤、扳机、枪身框架……每一件都凝聚着众人的心血。李铁锤的双手布满了新的老茧和细小的伤口,但他的眼睛却越来越亮。*k^e/n′y¨u`e*d\u/.′c`o!m?他感觉自己像是在雕琢一件艺术品,虽然这件艺术品充满了冰冷的杀气。
终于,在耗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后,所有零件都加工完毕。陆沉深吸一口气,开始进行最后的组装。他小心翼翼地将各个部件按照设计图纸一一安装到位,不时用小锤轻轻敲击,或者用锉刀细细修整。
当最后一颗螺丝被拧紧,一支通体呈现出暗淡金属光泽,外形略显粗犷,但结构紧凑的转轮手枪,静静地躺在了陆沉的手中。它的握把是用坚硬的核桃木打磨而成,上面还细心地刻上了五角星的图案,以及“红星一号”的字样。
“成功了……”陆沉的声音有些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