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结构分析中……电路分析中……解锁科技条目:【真空管制造与应用(初级)】,【超外差接收机原理(初级)】,【定向天线基础(入门)】。获得技术资料:【敌军制式军用电台部分电路图(残缺)】。】
一连串的系统提示让陆沉心花怒放。虽然大多是“初级”和“入门”,但对于几乎一片空白的红军航空和无线电领域来说,这无异于雪中送炭!特别是【活塞式航空发动机原理】和【真空管制造与应用】,这两项技术一旦吃透,对于兵工厂的整体技术水平提升,将是革命性的。
“陆顾问,您看这个!”一名年轻技师,正小心翼翼地从无线电残骸中拆解出一卷细密的铜线圈,他惊喜地发现,这些铜线的纯度极高,而且外面包裹的绝缘漆层均匀而坚韧,远非他们目前能用桐油和布条勉强制作的绝缘导线可比。
“还有这个,陆顾问,”老王也捧着一块从发动机上拆下来的散热片,“您摸摸,这玩意儿又轻又硬,散热效果肯定好!咱们要是能造出这种材料,发动机的散热问题就能解决一大半!”
李主任在一旁看着这些宝贝疙瘩一样的技师们,围着一堆废铜烂铁兴奋得手舞足蹈,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虽然不懂具体的技术,但他明白,这些东西,对红军来说太重要了。
“所有有价值的部件,都给我小心收好!一块铁片,一根导线都不能放过!”陆沉再次叮嘱道,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这些从敌人身上“缴获”来的高科技零件,不仅仅是样品,更是宝贵的原材料!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张“寻宝”,小队几乎将坠机现场翻了个底朝天。大到发动机缸体、起落架残骸,小到几颗特殊的螺丝、一段完好的电缆,都被一一收集起来,用带来的绳索和担架小心翼翼地运回兵工厂。
兵工厂内,临时腾出了一块空地,专门用来堆放这些“战利品”。技师们如同饥饿的狼群见到了鲜肉,围着这些残骸,眼中放光,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陆沉首先让人将无线电台的残骸搬到了他的简易实验室。他将那些破碎的部件在桌上一一摆开,对照着系统刚刚提供的【敌军制式军用电台部分电路图(残缺)】,开始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比对。
敌人的无线电台,无论是元件的精密度、电路设计的巧妙性,还是整体结构的紧凑性,都远远超过红军目前使用的简陋设备。特别是其中几根完好的真空管,更是让陆沉如获至宝。红军的电台,因为缺乏高质量的真空管,功率小,稳定性差,通讯距离和抗干扰能力都非常有限。
“李主任,你看这个,”陆沉拿起一根真空管,对匆匆赶来的李主任说道,“这叫真空管,是无线电的核心部件。我们现在用的,大多是从敌人那里缴获的旧货,或者干脆就是用一些替代品勉强凑合。如果我们能自己造出这种东西,我们的电台性能至少能提升一个档次!”
李主任凑近了看,那小小的玻璃管里,布满了细密的金属丝和薄片,工艺之复杂,让他咋舌。“这……这东西我们能造出来?”
“难,但并非不可能。”陆沉的眼神坚定,“系统给了我相关的原理和制造工艺,虽然只是初级,但至少指明了方向。而且,我们现在有了实物参考,还有这些从残骸中拆解出来的高品质铜线、绝缘材料,甚至一些特殊的金属触点,都可以为我们所用。”
他指着桌上那些散发着金属光泽的铜线和一些看起来就很高级的绝缘皮,“这些材料,短期内我们自己生产不出来,但可以先利用起来,仿制和改进我们现有的电台。”
“太好了!太好了!”李主任激动地搓着手,“通讯!通讯太重要了!部队越走越远,如果没有可靠的通讯,各部队之间就成了聋子瞎子,指挥都成问题!”
陆沉点点头,深有同感。他开始组织兵工厂内对无线电技术有一定基础的技师和学徒,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通讯技术攻关小组”。目标很明确:以缴获的敌机无线电残骸为参考,结合系统提供的技术资料,尽快仿制和改进红军的无线电通讯设备,提高发射功率、接收灵敏度、工作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一场围绕着“红色电波”的技术攻坚战,在兵工厂内悄然打响。技师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小心翼翼地拆解着每一个可用的元件,测量数据,绘制草图,尝试用现有的工具和材料进行仿制。
就在陆沉全身心投入到无线电技术攻关中时,系统提示音再次响起:
【叮!主线任务【长征路上的红色兵锋】更新!】
【新增子任务:构建红色电波网——仿制并改进无线电通讯设备,逐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