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比拟。再配合【矿业人才召唤卡】召唤来的人才,兵工厂的矿产开采和冶炼事业,无疑将如虎添翼。
回到官道岭,陆沉顾不上休息,立刻召集梁寻南、沈鸿等技术骨干,摊开了新的图纸。
“老梁,你看这个,小型高炉,用我们找到的铁矿石和煤,能不能搞出来?”陆沉指着一张结构相对简单,但标注了详细尺寸和材料要求的高炉图纸。
梁寻南戴上老花镜,凑近图纸仔细研究了半晌,不时用粗糙的手指在上面比划着,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陆厂长,这炉子……设计得太巧了!比俺以前见过的那些土高炉,进料、出铁、排渣都合理得多!特别是这个热风循环的道道,要是能实现,能省不少焦炭,铁水质量也能上去!材料方面,耐火砖可以用我们找的黏土烧制,炉壳……可以用石头砌,关键部位用咱们库存的那点钢板加固。中!我看中!”
沈鸿则对炼焦炉和化学提纯部分更感兴趣:“陆厂长,这土法炼焦,虽然产率和焦炭质量比不上现代焦炉,但胜在简单易行。焦炉煤气如果能有效回收,还能提取焦油、粗苯等有用的化工副产品。这对于我们后续研制炸药和合成材料,意义重大!”
有了矿产资源,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图纸,也有了初步的人才队伍,陆沉心中那幅建设红色工业的蓝图,变得愈发清晰和具体。他开始着手规划更高炉的建造场地,组织人手烧制耐火砖,同时,也开始琢磨蒸汽锤、车床等关键机加工设备的仿制和制造。
几天后,陆沉使用了【矿业人才召唤卡(初级)】,一位名叫石满仓的中年汉子应召而来。此人祖辈都是矿工,自己也在好几个小煤窑、小铁矿干过,虽然文化不高,但对于矿脉走向的判断、巷道支护、土法爆破等,都有一套实践经验。他的到来,为即将开始的矿山开采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官道岭兵工厂的第一座小型高炉,在震天的欢呼声中,成功点火!火焰熊熊燃起,映红了周围每一张兴奋而期待的脸庞。经过数小时的等待,在一片“出铁了!出铁了!”的欢呼声中,第一股夹杂着焦炭和矿渣的、颜色暗红的铁水,带着炽热的温度,缓缓从出铁口流淌出来,注入预先准备好的沙模之中。
铁水很快冷却凝固,工人们七手八脚地敲掉沙模,露出了几块外形粗糙、颜色不均的生铁锭。
“成功了!我们用自己找到的矿石,炼出了第一炉铁!”梁寻南捧着一块尚有余温的生铁锭,激动得老泪纵横。
陆沉也拿起一块,虽然这生铁杂质还很多,性能也远谈不上优良,但它代表着陕北根据地的红色工业,真正从无到有,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这不仅仅是铁,这是希望,是脊梁,是未来战胜一切敌人的底气!
整个官道岭都沸腾了。战士们、工人们、附近的乡亲们,都围在高炉旁,欢呼雀跃,庆祝着这来之不易的胜利。
陆沉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这热火朝天的景象,心中百感交集。从R金的枪炮声,到长征路上的艰难跋涉,再到如今陕北黄土地上的炉火初燃,红色工业的火种,终于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顽强地扎下了根。
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未来的道路,必然会更加艰险。即将全面爆发的抗R战争,敌人的疯狂进攻和严密封锁,都将给这个刚刚萌芽的兵工体系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
但陆沉无所畏惧。他有系统的支持,有这些可敬可爱的战友和工友,更有根据地人民的无私奉献。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陕北的这座红色兵工厂,必将在战火的洗礼中不断壮大,最终成长为支撑ZG革命走向胜利的钢铁脊梁!
新的挑战,己经在地平线上显现。陆沉和他的团队,己经准备好迎接更加波澜壮阔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