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买买提卖的特产‘棉花瓜’。-k/u`n.l,u^n.o*i*l,s\.¨c·o+m·”赵平安蹲在地上回应程书书的疑问,一边用手剥开裂开的瓜皮,掏出里面的“内胆”。
程书书以为自己在做梦,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赵平安抹掉内胆上沾着的红色颜料水,露出天然橡胶的本色:“帮我把剪刀拿来。”
程书书呆呆地取来刚买的剪刀。
赵平安单手托着橡胶内胆,用剪刀剪开。
程书书凑近,瞪大眼睛看。
剪刀轻松剪出一道裂口,橡胶内部强塞的棉花“嘣”地弹了出来。
“什么!”
二人同时变了脸色,齐声惊呼。
“棉花是瓜里长出来的?!”程书书吃惊地大喊。
赵平安不语,紧盯着弹出来的棉花,心脏剧烈跳动。
他接连吐了几口气才缓过劲来,拾起掉在一旁的棉花,仔细拔了出来。
这些棉花就像刚采摘下来的模样,拔出来就是一小团。
赵平安难以置信,手指轻轻摩挲着。
程书书瞪眼说道:“这是原始棉。我以前见过一个自称傲来县、口音怪怪的走商说过这种东西。”
赵平安转头把棉花放到屋内地上,伸手再次探进橡胶裂缝里勾取棉团。
四斤棉花强行塞进比拳头大不了多少的橡胶球里,掏起来还挺费劲。
程书书递过剪刀:“剪大一点。?x/i?n.k?s·w+.?c?o·m\”
赵平安接过剪刀,沿着裂缝剪了一圈,把橡胶球分成两半。
里面一团团棉花被塞得满满当当。
赵平安扒拉了几下,又起身去屋外搬来另一颗西瓜:“那奸商说只有一颗是上等品……”
“价格差多少?”程书书追问。
赵平安如实回答,用三条熏鱼换了整整八十斤棉花。
程书书算了算,四斤原棉混合动物毛皮可做成三十斤虚棉,顿时激动得直跺脚:“按现在的市价,这根本不亏啊!”
“那可是个黑心奸商……”
赵平安嘴里嘀咕着,把第二颗“西瓜”的内胆暴力剥出,再用同样手法剪开。
二人看得下巴都快合不上了。
第二颗也是原始棉,分量和第一颗几乎一模一样。
“不,不会二十颗全是实棉吧……”程书书结结巴巴。
“一起开瓢!”赵平安一抬腿,往屋角冲去。
程书书立刻跟了上去。
转眼间,所有“瓜”里的橡胶内胆都被取出剪开。
“难道我误会那假买买提了,他竟然是个实心眼?!”
赵平安看着满地塞着棉花的橡胶半球,整个人都有些恍惚,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每一颗橡胶球里,都是实打实的原始棉团。
其中有一颗质量极佳,应是吉尔嘴里说的“上等品”。+h_t·x?s`w_.*n′e′t~
“三条熏大黄花鱼,换来八十斤原始棉,真是赚大了啊……”程书书激动得手脚都在颤抖。
镇上卖的“虚棉”,每斤都要几银子,实棉更是价格惊人,他以前连问都不敢问。
“许掌柜前几天还说,一斤实棉要卖我二百纹银。”赵平安喃喃自语。
这个世界能种植棉花的国家只有一个,为了获利对外出口数量极少。
大武王朝境内的实棉市场,价格完全取决于当月供应量,波动极大,二百纹银一斤,已是接近劫富。
但普通人一整年收入,也难买得起半斤实棉。
“咱们按最低一斤实棉可造八斤虚棉来算,这些起码能出三百二十斤……”程书书一边分析,一边涨红了脸惊呼,“平安哥和嫂子今年都不用挨冻了!”
赵平安吐着热气,捏起一团棉花揉搓几下:“不,咱只做实棉。”
他打算用八十斤棉花,做两条十二斤、两条六斤的棉被。
前者盖上身,后者垫床铺,再加上提前囤好的柴火烧炕,一家三口整个冬天都能暖洋洋。
剩下四十四斤,打算拿二十四斤给家中三人各做三套全棉冬衣,外出也不怕挨冻。
“余下二十斤,你家三口拿十五,小徐五斤。我们再去山里抓野鸭、野鸡,拔毛混着做虚棉,棉被和衣服都有了。”赵平安边说边点头,自顾思考着。
程书书慌乱地摆手:“我、我不能要。”
“哼,不肖子孙,你是想让六十岁的程奶奶冻死?”赵平安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