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章 三个宵小
塞国地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现在正值祖国夏秋之交,但是这里的清晨却冷的有些过早。?|看?e*书×屋¢a小?!说?网;? e)§更-?.新~&最£_\快,§
这个国家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超过百分之三十。
我国经过多年的植树造林,才在百分之二十左右。
整片的银枞树,四季常青,像松却又不是松。
枝叶要比松树更阔大一点,所以也要更遮挡视线。
时间紧迫,接驳好与德约科的通讯,陈严带人一头扎进繁茂的丛林。
他和德约科相约,从两个方向朝着位于萨瓦河上的一座大桥搜索,他料定三名情报人员会从普平大桥上逃离。
陈严大手连挥,语气急促地命令:
——“长箭、炮仗,尖兵。其余人,缩小距离,拉大间隔。双箭头搜索队形,向普平大桥快速前进!”
(注:军事术语中,前后为“距离”,左右为“间隔”。)
战友们利索的答应一声,各自走向各自位置,然后战术小队就像利剑一样,快速掠过这片宁静的丛林。
搜索前进了大约三公里,陈严口鼻处的热气直冒,贴身衣物也被汗水浸湿。¢x?x~s/s\y*q′.·c_o^m,
俯身钻过一段横生的枝丫,陈严发起前边的孙上明突然半跪在地上,单手据枪向前警戒着,把左手握拳举过头顶。
陈严急忙停下脚步,按下送话器问道:“长箭,什么情况?”
孙上明的声音传来:“发现脚印,还有几处带压痕的枯叶。”
陈严急忙狂奔几步靠上去,孙上明示意着位置:“在这儿。”
陈严细心分辨,脚印很新,不像军靴,倒像是民用户外靴留下的,这更符合情报人员的衣着习惯。
而有压痕的枯叶,应该是刚刚有人在这里休息过。
看得出被人清除过痕迹,但还是被心细的孙上明发现。
陈严拍拍孙上明的肩膀以作鼓励,吩咐道:“敌人说不定就在这附近,注意警戒,继续搜索。”
沿着发现的痕迹,孙上明继续引导主队前进。
但是敌人很狡猾,意识到后边有追兵,经过的痕迹也在匆忙中无法掩盖,索性开始了绕圈圈。
孙上明充分发挥出一个优秀尖兵的作用,陈严看到,前方的孙上明走走停停,不时还趴在地上查看痕迹。
突然,一声枪响打破了丛林的宁静,孙上明的高喊传来:“十二点钟,三个人!”
紧接着又是一串急促的射击声,孙上明继续高喊:“倒了一个,另外两个,分别向十点钟和两点钟逃窜!”
孙上明开枪很果断,这一片都是军事警戒区,几乎不会有普通人涉足。??,看°@:书~屋>%小¢μ说?网· _?$更3?新3最|全$
再说,贝市居民大部分都已离开,留下的也是人心惶惶,肯定不会在寒冷的清晨到树林中遛弯。
陈严快速判断了一下位置,向沈逸飞吩咐:“我们追击十点钟方向,两点钟方向通报给德约科。”
留下沈逸飞和秦方中检查倒了的那个情报人员,陈严带着人快速向十点钟方向追去。
现在也无需隐蔽,陈严带着人大踏步的前进。
急促的脚步声响过,惊醒了还在沉睡的鸟儿,它们呼楞着翅膀飞上天,躲避这群不速之客。
两点钟方向,接到通报的德约科带人兜上来,却刚好把逃向那里的情报人员堵住。
一阵激烈的枪响过后,耳机里传来德约科的声音:“夜鸮,我们击毙一人。”
还剩最后一人,要加快速度了。
但是陈严一时间想到了什么,在奔跑的呼哧带喘中按下送话器:“秀才,发现他们的侦察设备了吗?”
沈逸飞已经对孙上明击毙的那名情报人员检查完毕,他按下送话器说道:“只有一把MP—7冲锋枪,没发现侦察设备。”
没有侦察设备,他们侦察个毛线啊,难道只拿眼睛看?
一套侦察设备要有长焦镜头、测距仪、观测仪和存储器,复杂一点的还要有坐标定位仪,最起码也要十几公斤开外。
再看前方逃窜的身影,似乎不像携带有沉重侦察设备的迹象。
孙上明速度最快,他疾跑几步冲上一个土坡,将192式突击步枪搭在一棵山毛榉树上就准备开枪。
意识到不好,陈严飞扑上去,一把托住他的枪管上举,一个短点射打进不远处的树冠上。
迎着孙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