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能不能通融通融,我儿子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在我们村里是拔尖的,就是家里条件不好,这才想看看能不能进民族班,多些机会。”
老师微微皱起眉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无奈的神情,缓缓开口说道:“这位家长,真不是我不愿通融,这是教育部门明确规定的流程和准则。我也理解您为孩子着急的心情,可我实在是有心无力啊。您不妨去教育局那边反映反映情况,要是教育局经过评估后表示同意,那我们学校这边自然不会有任何异议。您也清楚,每年民族班的招生指标和具体要求,都是由教育局统一划定的,我们学校必须严格遵循,不敢有丝毫违背。即便我个人对您家孩子的情况抱有同情,在这种原则性问题上,实在是爱莫能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锦松微微转头,目光瞬间落在景辰身上。他看到儿子眼中那一闪而过的失落与沮丧,心疼不已。但作为父亲,此刻他深知自己不能慌乱,必须给儿子力量与希望。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努力扯起嘴角,挤出一抹看似坚定的笑容,轻轻拍了拍景辰的肩膀,那手掌宽厚却因为常年劳作布满老茧。随后,他用尽量沉稳且充满信心的语气说道:“没事,儿子。这才哪儿到哪儿呀,咱们再去教育局看看。你要知道,凡事都没有绝对,说不定这件事情就有转机呢?咱们不能轻易放弃,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咱就全力以赴去争取,你说是不是?”陈锦松一边说着,一边紧紧盯着景辰的眼睛,仿佛要将自己这份佯装出来的坚定传递到儿子心底。
陈锦松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透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坚毅,他轻轻拍了拍景辰的肩膀,示意儿子跟上,便转身朝着教育局的方向走去。
此时的街道上,人来人往,喧嚣嘈杂。可陈锦松却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周围的热闹与他无关。他的脑海里,全是景辰的学业,是那个遥不可及却又无比渴望的县一中民族班。
景辰紧紧跟在父亲身后,目光始终落在父亲的背影上。他清晰地看到,父亲的脚步迈得异常沉重,每一步落下,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那步伐不再是平日里在田间地头行走时的轻快有力,而是充满了犹豫与艰难。
景辰心里明白,父亲为了自己能踏入民族班的校门,已经放下了平日里最为看重的面子。父亲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一辈子在山村里辛勤劳作,虽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原则与尊严。可如今,为了儿子的前途,他却不得不放下这一切,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面对那些素未谋面的人,低声下气地去争取一个可能微乎其微的机会。
想到这里,景辰的眼眶不禁湿润了。他加快脚步,走到父亲身旁,轻声说:“爸,要是实在不行,咱也别太为难自己了,我在别的班级也一样能学好。”陈锦松转过头,看着儿子,目光中满是慈爱与坚定,“儿子,你别管,爸再试试,说不定就有希望呢。”说完,他又加快了步伐,那沉重的脚步中,似乎又多了几分决然。
陈锦松领着景辰,一路神色凝重地来到了教育局门口。望着那扇象征着希望的大门,陈锦松深吸一口气,刚抬起脚,鼓足勇气想要迈进教育局的大门,试图为儿子争取那宝贵的民族班名额。\w.a!n-b?e¨n..,i,n!f¢o^
就在这时,一声洪亮且带着威严的声音骤然响起:“哎,等会儿你们来干什么的?”陈锦松和景辰下意识地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只见门口站着一位保安。这位保安头戴一顶略显陈旧却打理得干干净净的灰色保安帽,帽檐下,一双锐利的眼睛警惕地打量着他们。他的右手稳稳地握着一根橡胶棍,那橡胶棍在阳光的映照下,泛着冷冷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宣示着这里的秩序与规矩。
陈锦松闻声扭头,见是保安,眼中闪过一丝慌乱,旋即换上一副讨好的笑容。他哪还顾得上许多,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着来到保安跟前。
“保安大哥,”陈锦松满脸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谦卑与急切,“我们是来教育局办点要紧事儿,您看能不能通融通融,行个方便,放我们进去?”话未说完,他的手便已经下意识地伸向口袋。只见他动作娴熟地从上身的内口袋里,掏出先前特意买好的那包烟。那包烟,被他攥在手里,仿佛攥着打开希望之门的钥匙。他小心翼翼地抽出一支,毕恭毕敬地递向门口的保安,眼神中满是期待。
保安微微点头,伸手接过陈锦松递来的烟,夹在指间,动作稍显随意却又透着一股职业的利落。他另一只手顺势从身旁的桌子上拿起一本有些厚度的来访人员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