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咱们才能放心。”
马来国也跟着点头表示认可:“没错,就这么办。消毒可不是一件小事,要是弄错了,那后果可不堪设想,不仅起不到防疫的作用,搞不好还会对村民的身体造成伤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讨论完消毒液的使用问题后,大家的话题又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其他防疫物资上。有一位村干部皱着眉头提出:“还有体温计呢,这东西看起来简单,但是如果不教村民们怎么正确使用,测出来的体温不准,到时候也会带来很多麻烦的。”
!景辰听了,胸有成竹地说道:“这个不难,咱们可以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使用说明,用最简单、最易懂的方式把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都写清楚,然后每家每户都发一份。发的时候,再配上大喇叭广播讲解,双管齐下,我想应该能让村民们学会怎么正确使用体温计。”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围绕着每一种防疫物资的正确使用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你提出一个想法,我补充一个建议,渐渐地,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大家的智慧碰撞中形成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村委会按照商定好的方案,争分夺秒地紧锣密鼓行动起来。干部们和大学生们纷纷戴上口罩,如同一个个不知疲倦的守护者,穿梭在村子的每一个角落。他们一边耐心地给村民们做着戴口罩的示范,一边用最朴实、最真诚的语言,向村民们讲解戴口罩的重要性,不放过任何一个宣传的机会。
很快,村口、小卖部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都贴上了制作精美的宣传海报。海报上,戴口罩和不戴口罩感染风险的对比数据一目了然,那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仿佛是一声声警钟,敲响在村民们的心头,让不少人开始对戴口罩这件事重视起来。
与此同时,大喇叭也发挥出了它强大的宣传作用,每天都会在固定的时间准时响起。那熟悉的声音不仅传播着防疫知识,还一次又一次地着重强调戴口罩的正确方法和重要性,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里。
负责消毒的人员也按照计划集中了起来,接受了专业的培训。一位从镇上特意请来的防疫专家,不辞辛劳地为大家详细地讲解了消毒液的调配比例、消毒的重点区域以及各种需要注意的事项。专家讲得认真细致,每一个步骤、每一个要点都不放过,大家也听得聚精会神,不时地做着笔记。培训结束后,每个人都在专家的严格指导下进行了实际操作,确保自己能够熟练掌握消毒技能,每一个动作都规范到位。
为了让村民们学会正确使用体温计,景辰和其他大学生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了简单易懂的图文使用说明。他们挨家挨户地把这些说明送到村民手中,每到一户,都亲自示范,手把手地教村民如何正确使用体温计,直到村民们完全掌握为止。
然而,推行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总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有些村民依旧觉得戴口罩干活的时候特别碍事,不管大家怎么劝说,都不愿意配合。面对这种情况,干部们和大学生们并没有气馁,也没有放弃,而是一次又一次地上门劝说,用他们的耐心和坚持,去打动每一位村民。
有一位张大爷,无论如何都不愿意戴口罩,他总是觉得戴着口罩喘不过气来,憋得慌。景辰和王秋雨得知后,多次来到张大爷家,就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坐在张大爷身边,给大爷讲了很多因为不戴口罩而感染的真实案例,让大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还细心地给大爷送了几个透气性好的口罩,告诉大爷这种口罩戴着会舒服一些。经过他们一次又一次的耐心劝说,张大爷终于被打动了,他接过口罩,感慨地说:“你们这些孩子啊,真是太用心了,我听你们的,以后一定戴口罩。”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民们逐渐意识到了正确使用防疫物资的重要性,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开始积极主动地配合防疫工作。走在村子里,可以看到戴口罩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都自觉地把口罩戴得严严实实的。消毒工作也进行得有条不紊,每一个角落都被仔细地消毒,仿佛为村子穿上了一层坚固的防护衣。体温计的使用也逐渐规范起来,大家都能正确地测量体温,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随着时间的慢慢推移,村子里的防疫工作终于步入了正轨,每一份防疫物资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出了应有的作用,如同一个个忠诚的卫士,为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构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疫屏障。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与疫情的较量中,村委会、干部、大学生以及全体村民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