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年代特有的、高度政治化的评价语言:
“……政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能够自觉同zy保持高度一致……”“……工作勤奋踏实,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思维敏捷,视野开阔,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突出……”“……作风正派,团结同志,群众基础较好……”这些看似褒扬的套话,在林悦此刻看来,却透着一股令人作呕的虚伪气息。她的目光锐利如刀,在字缝间搜寻着任何可能被忽略的蛛丝马迹。突然,她的指尖停在了一段被记录者用括号标注为“(xx同志补充)”的评语上:“该同志大局观强,关键时刻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在近期处理xx事件(注:此处字迹被墨水涂抹,难以辨认)过程中,表现出色,展现了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执行力,深得主要负责同志信任。”“xx事件”?被涂抹的关键词?深得“主要负责同志”信任?这个“主要负责同志”是谁?是王振邦本人吗?这段语焉不详的“补充”,像一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了林悦心中巨大的疑团!这所谓的“xx事件”,是否就是周正阳得以进入王振邦核心圈子的投名状?!她强压下翻涌的心绪,继续向后翻。后面是考察组综合评议意见。意见写得四平八稳,肯定了周正阳的优点,也“委婉”地指出了一些“年轻干部经验有待积累”、“理论联系实际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等不痛不痒的“不足”。最后是考察结论:“经考察,周正阳同志基本具备担任更高级别领导职务的素质和潜力,建议纳入后备干部人才库重点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