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王二哥歪传 > 第229章 好日子三转一响带咔嚓

第229章 好日子三转一响带咔嚓

“说起共产主义,大家感觉好是好,就是目标远大,实现起来恐怕有点遥远,现实生活中大部分普通人的理想和追求没有那么远,只要求有一个家,较好的生活质量就行了,比如当时办喜事结婚的‘三转一响带咔嚓’就是这样。a:5D4.看¥书%?D -{?追D最?新1_章a\°节§:”王二哥说。

“但这个标准也太高,对于很多当时的人也达不到。”王幺爸说。

“就是。”王二哥说,“‘三转一响带咔嚓’,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转,一响是收音机响,一咔嚓是照相机咔嚓。”

“对!”王幺爸说。

“自行车呢,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咱们中国可以说是自行车大国,它是人们出行最方便的交通工具。那时的人们对自行车情有独钟,充满了向往和热爱。尤其是年轻人,都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自行车。当时的自行车有三大品牌特受人们的喜欢,一是上海产的‘凤凰’牌,二是天津产的‘飞鸽’牌,三是上海产的‘永久’牌。这三个品牌自行车有两种型号,一种28型,一种是26型。男青年喜欢28型,女青年喜欢26型。颜色上一般都是黑色,女式26型也只有红色。在当时,像这样的紧俏商品一般情况下不单要钱,每辆车大约150多块,而且还要《购票证》。这证是由单位或厂里发的。有了证还得起五更排队,说不定排了好几次也买不上,因为太紧俏了。最后买上一辆称心如意的自行车,就像心肝宝贝一样。有的人买到车后,既兴奋又高兴,于是又买了不少的彩色玻璃丝,把车把、大梁都用玻璃丝缠绕起来,骑起来真是又好看又拉风,简直牛气冲天,连漂亮的女娃儿都要多看几眼!没事的时候就专心至致地擦自行车,把车擦得锃光瓦亮,非常干净、美观、漂亮。”

“而今的自行车各式各样都有,早已不是以前那种高大、笨重的模样了!”王幺爸说。

“对。”王二哥继续说,“手表呢,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算是高级奢侈品,是人们追求向往的目标。如果谁能戴上一块手表的话,那心里简直美滋滋高兴惨了,走在街上容光焕发、满面春风。时不时地还抬起手来抹一抹头发,或者假巴意思地看一看时间几点了,其实是在显摆,让大伙看一看他有手表了!”

“所以说人家称‘手杆一老——金手表’啊!”王幺爸笑着说。

“上个世纪上海手表厂出产的‘上海’牌手表,走时准确,样式美观,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上海表每块价格120元。别小看这120元,放现在不算啥子,可在当时那也算一笔很大的钱呀,当年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到头喂一头肥猪,130斤最低上号(起码)标准,出售给食品厂也只卖得到几十块,120元相当于2头猪的价值!而城里刚入工厂的学徒工,一个月才挣18块钱,几年之后20多岁出了师转正后,也才挣三四十块钱,每月除了伙食费、牙膏牙刷洗漱等杂七杂八开支,要买一块120元的手表你说难不难?如果想买怎么办,就得从牙缝里抠、肚子上刮,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拼命攒钱,一年之后能够买上一块手表就很不错了!”王二哥继续说。

“确实那时候的手表太珍贵了,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买不起!”王幺爸感慨地说。

“到了七十年代,上海手表厂推出了新产品,新款‘宝石花’牌手表,那手表真是漂亮,高字平盘,尤其是手表上的一朵宝石花,能和外国名表‘梅花’表相媲美,质量也非常好,一般要用很多年都不坏,甚至有的用了几十年,用了一辈子都还在用。”

“那时的表,质量既过硬又过关,只要有表,人人都非常爱惜!”王幺爸点头说。

“那时除了上述国产表之外,外国名牌手表在北京等大城市也能买到,但价格太贵,一般比国产表贵一半以上,如瑞士等国生产的浪琴、雷达、梅花、天梭、欧米茄、大罗马等手表,起码都得二百多元,这个价位对于普遍老百姓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能买上一块国产表就很不错了。”王二哥说。

“这些名牌手表,我听都没听说过更没看到过,当然更不会去买,也买不起呀!”王幺爸感慨地说。

“我们再说说‘三转’中的一转缝纫机,过去买一件新衣服非常不容易,当时成件、成套的衣服很少很少,大家都是在供销社或百货公司直接买布料,然后请裁缝量体裁衣制作,给一点制作费。而且当时买布料要布票,你就是有钱没有布票,恐怕也搞不到事。所以当时流传这样一种很广的说法,‘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当时每家每户娃儿大小都多嘛,一家一般都有四五姊妹,多的甚至七八个。所以做衣服都做得比较大套,穿起来不很合身,衣袖长了挽起来,裤儿脚脚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