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小的压力。
百团大战虽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也暴露了八路军在自动火力和攻坚能力上的短板。各部队在战斗中缴获了不少日军的机枪,但损坏率极高,自身的弹药消耗也十分惊人。而“莫氏军工”在百团大战中的出色表现,特别是“莫氏三大杀器”的威力,让这些身经百战的团长们对其寄予了更高的期望。他们都敏锐地意识到,如果山洞兵工厂能够仿制出捷克式轻机枪,那对于整个晋西北乃至华北敌后战场的局势,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丁伟的新一团,最先派来了联络员。这位联络员带来了几箱子弹壳和一些损坏的枪械零件,名义上是“送来支援兵工厂生产的原材料”,实则是奉丁伟之命,前来打探捷克式仿制的进展。
他会不经意地问道:“莫工程师啊,我们丁团长说了,上次战斗,要是咱们的机枪能多挺几分钟,伤亡就能少一大片。您这边的捷克式,大概什么时候能让弟兄们用上啊?”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新武器的渴望。
李云龙则更加首接和“粗暴”。
他亲自押送着几辆装满了废铜烂铁、破旧机器零件、甚至是几截被炸断的铁轨和物资来到了盘龙峪。
一见到莫兴华,就大嗓门地嚷嚷起来:“莫老弟!你小子行啊!上次的霹雳雷和炸药包,给咱独立团可是长了大脸!听说你在捣鼓捷克式?那可是好玩意儿!你给老子说说,还缺啥?只要你开口,上天摘月亮,下海捞龙王,老子都给你弄来!啥时候能给老子先整几挺出来使使?咱独立团的弟兄们,可都眼巴巴地盼着呢!”李云龙的“关心”,带着他特有的土匪习气和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让莫兴华哭笑不得,却也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压力。
孔捷的独立团,相对稳重一些。
他派来的政委,会先代表孔团长对兵工厂的贡献表示感谢,然后详细询问捷克式仿制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例如材料、设备、技术等等,并表示独立团会尽一切可能,协助兵工厂搜集相关的物资和情报。
政委还会不失时机地讲述前线战斗的残酷,以及部队对自动火力的迫切需求,从侧面给莫兴华施加压力。
这些来自“铁三角”的轮番“轰炸”,让莫兴华深感责任重大。
他知道,这些战场宿将们,并非有意刁难,而是他们对胜利的渴望,对减少战士伤亡的迫切心情的真实流露。
每一次的“催促”,都像一根鞭子,抽打在他的心上,让他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他只能将这些压力转化为动力,带领着团队,更加刻苦地钻研,力求早日攻克捷克式仿制的难关。
盘龙峪的灯火,因此而常常彻夜通明。
苏婉在她的简易实验室里,对着各种矿石粉末和化学试剂凝神思索。
王大锤在炉火旁,为了一丁点弹簧钢的性能提升而挥汗如雨。
莫兴华则在无数张画满了复杂零件的草图前,紧锁眉头,苦苦思索着每一个技术细节的解决方案。
他们知道,身上肩负的,不仅仅是一个兵工厂的未来,更是无数前线将士的生命和根据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