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峪水电站的成功发电和兵工厂产能的第一次飞跃,如同在晋西北这片沉寂的土地上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其产生的连锁反应,迅速波及到了根据地之外的各个角落。·优,品,小`说?徃· +哽·新_醉/全¨
消息最为灵通、对此也最为关注的,自然是那位与盘龙峪兵工厂有着特殊合作关系的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
自从上次通过秘密渠道,与莫兴华达成了军火交易协议,并成功换取到了一批急需的武器装备和那台令他爱不释手的德制精密工具铣床之后,楚云飞便对盘龙峪兵工厂的能力深信不疑。
他知道,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土八路兵工厂,其技术实力和发展潜力,远非外界所能想象。
而当他通过其遍布晋西北的情报网络,得知盘龙峪兵工厂竟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依靠自己的力量,建成了一座能够稳定发电的小型水电站,并因此使得其军火产能大幅提升的消息时,楚云飞内心的震惊和渴望,更是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他太清楚电力对于现代工业意味着什么了!
他麾下的358团虽然也拥有一些小型的汽油发电机,但其发电量极其有限,而且油料供应也极不稳定,根本无法支撑起一个像样的兵工厂的运转。
而盘龙峪兵工厂,竟然能够利用水力发电,这在当时的中国,即便是那些大型的国营兵工厂,也未必能够轻易做到!
“莫兴华!此人当真是经天纬地之才啊!”楚云飞在自己的指挥部里,不止一次地发出这样的感叹。\午·4·墈·书^ ?醉.辛′蟑+踕/更^歆¨快_他对莫兴华的敬佩和忌惮,也因此更深了一层。
他知道,随着盘龙峪兵工厂生产能力的提升,八路军的整体实力必将水涨船高。
如果自己再不抓紧机会,与这个潜力无限的红色兵工厂建立更为紧密和深入的合作关系,自己很可能会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随着日军对华北地区控制的日益严密,以及国民政府内部腐败和消极抗战情绪的蔓延,楚云飞从后方获取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的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困难。
他麾下的358团虽然装备相对精良,但也同样面临着弹药消耗巨大、武器磨损严重、补充却难以为继的窘境。
因此,在得知盘龙峪兵工厂产能提升的消息后,楚云飞几乎是迫不及待地再次派出了他的得力干将——358团参谋长,携带了一份更为庞大、也更具诱惑力的采购清单和交换条件,星夜兼程,秘密潜入根据地,要求与莫兴华进行紧急会晤。
这一次,参谋长带来的采购清单,其规模之大,远超上次。
楚云飞不仅希望能够采购到更多数量的晋绥造三八式自动步枪(至少五十挺以上)和82毫米迫击炮(至少五门以上),还对其配套弹药的数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他还对盘龙峪兵工厂生产的那种威力巨大的“没良心炮”和“攻坚炸药包Plus”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希望能够少量引进一批,以供研究和实战检验。/r,i?z.h?a¨o¨w+e-n?x?u.e\.¢c~o+m-
而作为交换,楚云飞方面开出的价码也更加丰厚和具有针对性。
除了常规的药品、布匹、食盐等生活物资外,他还承诺可以提供更大批量的优质无缝钢管、更多的稀有金属、以及一批全新的美制或英制通讯设备和医疗器械。
更让莫兴华感到意外的是,参谋长还带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楚云飞通过其在重庆方面的特殊关系,得到了一批由美国援助的、准备淘汰替换下来的旧式军用设备,其中可能包括几台成色尚可的、可用于金属加工的旧机床,甚至还有一些制造枪弹或炮弹的专用设备的零部件!
楚云飞表示,如果莫兴华愿意满足他的采购需求,他可以将这些设备或零部件,作为额外的添头,一并转交给盘龙峪兵工厂!
面对楚云飞抛出的这个堪称大订单和极具诱惑力的糖衣炮弹,莫兴华的内心虽然也感到了一阵兴奋,但他依然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清醒的头脑。
他知道,楚云飞之所以如此慷慨,其背后必然有着更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他不仅仅是想获取一批武器装备那么简单,更可能是想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军火交易,进一步加深与盘龙峪兵工厂的联系,甚至试图影响或渗透根据地的军工生产体系。
在向上级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并获得批准后,莫兴华与苏婉一起,再次对方立功提出的合作方案进行了周密的风险评估和利益最大化的策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