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他陶醉其中。
“以后的史书中,定然会为我李某人,留下一行青字!”
刑场周围,光是维持秩序的士卒就多达五百多人。
还有上千名锦衣卫散布街巷屋脊。
京城的锦衣卫,今日全部调集此处。
就连指挥使骆养性,都亲自带刀在此巡视。
这般阵仗,只因张嫣在民间威望太高——当年她屡次劝谏崇祯减免赋税,百姓至今感念。
随着午时越来越近。
人群中变得躁动不安。
突然.....
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快看,来了来了!”
所有人都踮着脚望去。
只见在几名太监的引路下,张嫣缓缓走来。
今日的张嫣素衣散发,虽无珠钗妆点,但那张不施粉黛的面容,却让朝阳都黯然失色。
念及皇室身份,她身上没有镣铐,没有押解。
一袭素衣的她,走得从容,仿佛不是赴死,而是去赴一场旧约。
所过之处,百姓们纷纷跪下,“恭送娘娘!”
声音中充满了不舍与悲痛。
................
紫禁城中。
崇祯皇帝在房间内来回踱步,不时朝门外喊道:“王承恩,现在几时了?”
"回陛下,马上午时了!"
老太监望着殿内来回踱步的身影,暗自叹息。
他看着崇祯长大,怎会不知那份隐秘的情愫?
如今却要亲手将心上人处死,当真是造化弄人.....
即便贵为天子,也有身不由己的时候。
就在王承恩叹息摇头之际。
突然.....
屋内传来崇祯的暴喝:“备驾,菜市口,快!”
................
菜市口,午时己到。
李安奎站起身,一脸假惺惺地说道。
“臣也是身不由己,娘娘不死,我大明社稷不稳。臣恭送娘娘!”
说罢,他躬身行礼。
谁曾想.....
周围数万名百姓齐刷刷跪下,口中高呼:“恭送娘娘!”
声浪震得李安奎一个踉跄。
他不可置信地看着那些含泪的面孔——这些贱民,竟对秽乱宫闱的皇后如此爱戴?
如此景象,吓的周围士卒和锦衣卫全都紧张万分,一个个手按在腰间刀柄,拦住拼命往前挤的百姓....
李安奎也没想到,张嫣竟在百姓中的威望有如此之高。
即便闹出这等丑事,百姓为何不恨?不耻?不笑?
身为礼部尚书,他不明白一个道理。
百姓关心的:不是娘娘和谁私通。
老百姓关心在乎的:是当年张嫣屡次冒着“后宫不得干政”的罪名,替百姓恳求减免赋税。
并且她每年都会亲自前往庙宇,为大明的百姓祈福。
看着这些百姓长跪不起,甚至很多人都默默擦拭眼角。
李安奎心中不免生出嫉恨,他冷哼一声。
“午时己到,娘娘请上路!”
此时的张嫣己经走上搭建的邢台。
一身红衣的刽子手猛灌一口酒,然后喷在明晃晃的刀刃上。
随后,手中明晃晃的大刀高高举起!
张嫣扫过台下的百姓,想要将大明这些百姓的面孔,牢牢记在心中。
随后,她缓缓闭上眼……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一道惊雷般的怒吼,从街尾炸响:
“她若死,我让整个大明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