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5章 车床革新

第5章 车床革新

贵华润一刻也没闲着,他穿梭在各个工作小组之间,不时俯下身,用自制的简易测量工具检查导轨的平整度,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刻与工人商讨调整方案。

“张师傅,这儿稍微有点凸起,您再刮几下试试,力度稍微轻点,保持角度。”

贵华润指着导轨上一处不显眼的地方说道。张大山应了一声,调整手法,又投入到精细的刮研中。

众人轮流上阵,饿了就啃几口干粮,渴了就喝几口山泉水,累了就靠着车床歇一会儿。

就这样,经过连续数日的奋战,原本沟壑纵横的导轨焕然一新,刀具在其上运行平稳流畅,零件加工精度初步得到了保障。

解决了导轨问题,传动系统的改造接踵而至。

鉴于皮带的老化松弛无法根本改善,贵华润决定大胆革新,引入链条传动。

他再次召集众人,在车间中央铺开图纸,详细讲解链条传动的原理以及自制链轮的要点。

“同志们,皮带传动问题太多,咱们改用链条传动。咱们拆解了战场上缴获的一些废弃摩托车,从中挑选出强度合适的链条,并依据车床的带轮尺寸,自制了与之匹配的链轮。这活儿可不能马虎,链轮的齿形、尺寸都得精准,不然链条咬合不好,又得出问题。”

贵华润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手中的铅笔在图纸上比划着关键尺寸。

负责制作链轮的赵刚和王强二人,在简易工坊里忙得热火朝天。

赵刚将一块从废旧设备上拆下的厚钢板固定在工作台上,王强则手持乙炔焰切割枪,小心翼翼地按照预先画好的尺寸切割钢板。

火焰跳动,钢花西溅,不一会儿,圆形的链轮毛坯就初见雏形。

接着,他们拿起锉刀、砂轮机,对链轮进行精细打磨,确保齿形精准、表面光滑。每打磨几下,王强就会拿起链轮与链条比对,嘴里念叨着:“这齿得再修修,得严丝合缝才行。”

贵华润不时过来查看进度,给予技术指导。

“王强,你这儿齿形角度稍微有点偏差,再调整一下,用这个角度规量一量。”

说着,他递过一个自制的简易角度规。王强接过,仔细调整,继续打磨。

链条安装调试完毕后,一试之下,效果立竿见影。传动稳定而有力,再也没有了皮带打滑的刺耳噪音,车床转速能够精准按需调控,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主轴的改造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攻坚战。要更换高精度的轴承,在当时的条件下简首是天方夜谭。贵华润另辟蹊程,他带领团队对现有的轴承进行 “手术式” 修复。

他先召集女工们,细心地叮嘱道:“姐妹们,咱们这轴承清洗至关重要,得把里面的油污、铁屑等杂质都清理干净,这关系到后续修复的成败。”

女工们坐在车间角落,双手戴着破旧的手套,将轴承浸泡在汽油桶里,轻轻摇晃、刷洗,确保每一个角落都清洗干净。

清洗完毕后,运用简易的制造工具,对轴承内圈、外圈以及滚珠逐一进行研磨,去除表面的损伤痕迹,使其恢复原有的光滑度与圆度。

同时,为了增强轴承在高速运转下的稳定性,他们还自制了一种简易的轴承预紧装置,通过调整螺母的松紧,对轴承施加恰到好处的预紧力,减少了主轴的震动。

在整个过程中,贵华润亲自参与研磨,他双手紧握着简易研磨工具,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眼神却无比专注。“大家注意力度和节奏,这滚珠可不能有半点损伤。” 他边干边提醒周围的工人。

在改造车床的漫漫征途中,困难如影随形。

材料短缺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次寻找合适的替换零件,都像是大海捞针。

技术资料匮乏,让贵华润只能凭借脑海中的知识储备,摸着石头过河,设计方案改了又改,图纸画了又废。

但黄崖洞的军工战士们没有被吓到,他们相互协作,集思广益,从周边的山林中取材制作木质夹具,用缴获的日军装备拆解拼凑关键部件,靠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硬是将一台台濒临报废的车床改造成了生产线上的 “得力干将”。

随着车床设备的逐步改造完成,车间里的生产氛围焕然一新。

工人们操作着改良后的车床,信心满满,加工出的零件精度越来越高,废品率首线下降。这些焕然一新的车床,如同注入强心剂一般,推动着黄崖洞兵工厂的生产能力迈向新的高峰。

它们生产出的武器配件,被迅速组装成枪支、迫击炮等精良装备,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