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崖洞兵工厂的寒风裹挟着砂砾,拍打着窑洞外墙新刷的标语 "造烈火神兵,灭日寇凶焰"。\求·书-帮, .更?薪~最.全′
108 具火焰喷射器在临时木架上泛着冷光,金属罐体表面凝结的白霜与战士们眼中的炽热形成鲜明对比。
贵华润蹲下身,指尖划过燃料罐上特意凿出的防滑刻痕,冰凉的触感让他想起三天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教学事故 —— 当时一名新兵因操作失误引发爆燃,险些酿成大祸。
"各部队接装人员己到!" 通信员的呼喊打破了寂静。山谷间,八路军战士们背着行囊列队而来,他们的目光牢牢锁定这些新式武器。某团排长陈铁柱大步上前,粗糙的手掌刚要触碰喷射器,贵华润立刻拦住:"这不是烧火棍,稍不留神会要人命!"
他转身示意技术员推出黑板,上面用红漆标注着密密麻麻的操作警示:燃料配比误差不得超过 5%、点火前必须逆时针旋转气压阀三圈、喷射时保持 45 度仰角......
教学现场气氛凝重如铁。贵华润亲自演示装填过程,三名战士按规程配合:一人手持漏斗保持垂首,一人缓慢倾倒混合燃料,另一人紧盯刻度线不断提醒。^x-i,n?d\x~s+.¨c_o\m′当他扣动扳机,橙红色的火舌喷涌而出,瞬间将十米外的草垛化为灰烬。
然而演示刚结束,角落里突然传来爆炸声 —— 一名战士手抖导致燃料泼洒,油灯瞬间引燃飞溅的液滴。贵华润抄起沙土扑灭火苗,额角青筋暴起:"看到了吗?每个步骤都是用命换来的经验!"
三天后,这批火焰喷射器奔赴前线。榆次城郊的夜色中,陈铁柱带领战士们背着沉重的装备匍匐前进,金属罐体与碎石摩擦的声响在死寂的战场格外刺耳。
当距离日军碉堡还有二十米时,探照灯突然扫过,一名新兵因过度紧张误触扳机,火舌瞬间暴露了位置。日军机枪疯狂扫射,那名新兵当场牺牲,喷射器在爆炸中炸成碎片。
陈铁柱红着眼眶,带着两名战士迂回至碉堡侧翼,在距离射击孔五米处猛地起身。灼热的火焰顺着孔洞灌入,伴随着日军凄厉的惨叫,这座曾让八路军付出十余人伤亡的碉堡燃起冲天大火。
但胜利的代价惨痛。战报汇总显示:火焰喷射器在开阔地带极易暴露,有效射程不足导致战士需近身作战;低温环境下,橡胶软管冻裂率高达 30%;平均每具喷射器仅能完成 2 - 3 次有效攻击。/鸿\特~小\说^王′ ~首,发_硼总在总部作战室将地图拍在桌上,震得红蓝标记簌簌掉落:"火焰喷射器是把尖刀,但我们需要能撕开防线的重锤!"
贵华润盯着缴获的日军九七式步兵炮,又翻出珍藏的 21 世纪军事资料,在黑板上画出飞雷炮草图时,粉笔灰簌簌掉落:" 用汽油桶当炮管,装填混合炸药,利用抛物线原理抛射!"老钳工老李却泼来冷水:" 普通飞雷炮射程不到百米,精度差,遇到大风就成哑炮,根本打不穿日军的钢筋混凝土工事。
"贵华润用红笔圈出改良设计:" 加长炮管至 2.5 米,加装可调节尾翼,用螺纹钢制作弹体,再把黑火药换成硝化棉炸药!"
研发初期,兵工厂陷入混乱与危险交织的漩涡。第一次试射时,改良后的飞雷炮在点火瞬间炸膛,汽油桶碎片如弹片般飞溅,最近的技术员头皮被划出一道血痕。贵华润捡起变形的尾翼,发现焊接处存在气泡,当即下令:
"把缴获的日军电焊机全部启用,每条焊缝必须经过三次探伤!" 他又带领团队在炮管内壁刻制螺旋膛线,用报废的机床刀具一点点切削,铁屑沾满了每个人的衣襟。
燃料配比成为更大的拦路虎。传统黑火药威力不足,新研制的硝化棉炸药却极不稳定。
化学组的王明远教授整日泡在实验室,将松脂、硫磺、硝石按不同比例混合,双手被腐蚀得满是水泡。当第 23 次试验引发小型爆炸,将实验室窗户震碎时,他却突然大笑:"找到了!加入 5% 的蓖麻油,燃烧稳定性提升 40%!"
解决了爆炸问题,抛射精度又成拦路虎。贵华润带着战士们在靶场反复测试,记录每一次发射的角度、风速、落点。他们用木板制作简易抛物线计算器,在炮架上加装刻度盘。
某次试射时,一枚炸药包因尾翼脱落偏离目标三百米,首接砸进山沟。贵华润连夜召集木工,用枣木制作可折叠尾翼,经过七次改良,终于让误差缩小到 50 米以内。
"雷霆一号" 成型那天,总部观察员早早抵达。当点火绳被点燃,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