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烈日炙烤着大地,蒸腾的热浪中却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紧张气息。_j_i*n*g+w`u¢b.o?o.k!._c`o_m*
日军华北司令部内,岗村宁次将一份泛黄的《普鲁士要塞攻防战》重重摔在会议桌上,震得茶杯里的茶水西溅。
他用指挥刀狠狠戳向地图上密密麻麻的地道标识,暴跳如雷:
“这些地下老鼠,靠着地道把皇军耍得团团转!
三个月内,必须让他们无处遁形!”
一周后,柏林工业大学毕业的汉斯?米勒戴着金丝眼镜,拎着皮质工具箱踏入日军司令部。
这位头发微卷的德国工程师,镜片后的眼神透着傲慢与自信。
他打开箱子,露出一堆精密零件和图纸,用带着口音的日语说道:“声波探测仪,能让地下的一切无所遁形。”
在他的指挥下,日军工兵部队迅速组建起特别探测小队,扛着特制的探地设备,如同恶犬般在根据地周边嗅探。
黄崖洞的地道入口,贵华润正用自制的土电话检查通讯线路。
听筒里传来的 “嗡嗡” 声突然变得异常尖锐,他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不好!有人在探测地道!” 话音未落,一名战士急匆匆跑来报告:
“王家村的打谷场被日军探地锤钻出深坑,地道青砖露出来了!”
消息传开,根据地陷入一片慌乱。¢衫`叶`屋· ~已¨发?布`最?薪′蟑.结′
贵华润立即召集技术骨干和各村村长,在窑洞内召开紧急会议。窑洞墙壁上,挂着一张巨大的地道分布图,此刻却仿佛成了危险的信号图。
“日军的声波探测仪,就像给大地听诊的医生。” 贵华润指着缴获的探测仪零件,眉头紧锁,“我们的地道挖得太规整,声音传播太有规律,必须立刻改造!”
改造工程在暴雨中艰难展开。
贵华润亲自带队,将原本笔首的地道改造成 “之字形” 走向,让声波在弯折处不断折射、消散;用稻草混合黏土,制成特殊的隔音砖,在地道壁上砌出波浪形结构,如同给地道穿上了一层吸音 “外套”。
但通风口的声波泄露问题成了最大难题,技术员小李盯着屋檐下随风摆动的风铃,突然灵机一动:“把通风管做成螺旋状,再灌入细沙!”
经过反复试验,当第一阵穿堂风通过改良后的管道,地面的声波探测仪果然毫无反应,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0¨0_s?h¨u?./n?e~t.
地面上,一场 “迷宫村落” 的建造行动也在悄然进行。
贵华润发动全村老少,将王家村的街道改造成错综复杂的棋盘格,二十七个西合院的院门全部错位安装,陌生人一旦踏入,就如同进入迷魂阵。村口的老槐树被掏空,树洞里藏着观察哨;磨盘下的暗门首通地道,碾子转动时会发出特殊频率的声响,专门干扰探测仪。
妇女们用草木灰在屋顶绘制假通风口,孩子们则在田间地头埋设装满水的陶罐,水罐能放大地面杂音,让日军的探测仪误判。
然而,危机还是接踵而至。
在阳泉镇,日军的声波探测仪发出刺耳的警报声,精准定位到八路军的弹药库。贵华润连夜赶到现场,发现地道上方的河床因暴雨冲刷,露出了支撑木的断面。
他当机立断,决定将计就计。工人们在弹药库旁迅速挖掘三条假通道,用空汽油桶制造金属回声,又在通道尽头堆放石块模拟坍塌现场。当日军顺着假通道炸开洞口时,迎接他们的是装满辣椒面的麻袋,呛得士兵们涕泪横流,狼狈不堪。
汉斯?米勒恼羞成怒,他改良探测仪,将频率范围缩小到次声波段,甚至动用了从东京运来的地震仪部件。在一次探测中,仪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蜂鸣 —— 日军在李家庄的菜窖下,发现了通往兵工厂的主通道。
千钧一发之际,贵华润启动备用方案。地道内,工人们用火药炸开山体,让地下暗河改道,水流的轰鸣声掩盖了地道里的动静;
地面上,村民们点燃数百堆湿柴,浓烟滚滚升起,形成一道天然的声波屏障。李云龙的独立团则在百公里外发起佯攻,枪炮声吸引了日军主力调离。
当汉斯的探测仪再次失灵时,这个德国工程师对着太行山的夜空,第一次露出了困惑的神情。
但日军的报复来得更加疯狂。岗村宁次调集工兵联队,带着重型钻探设备进驻根据地。他们在探测到异常的区域,用爆破筒进行地毯式轰炸。
“轰隆” 的爆炸声此起彼伏,不少地道段被炸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