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了顿,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份文件,文件的封面上印着醒目的俄文标识,“苏联愿意提供更先进的火箭推进剂配方,我们可以建立联合实验室,凭借苏联的技术和你们的生产能力,一定能将这种武器的性能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他的语气中充满了诱惑,仿佛在描绘一个无比美好的蓝图。
贵华润目光如炬,死死盯着文件上 “苏方主导研发” 的条款,心中忍不住冷笑。他早己看穿了对方的把戏 —— 所谓的 “技术合作”,不过是苏联在无法遏制中方发展的情况下,妄图强行分走胜利果实的阴谋。“安德烈同志,合作可以,但我们需要对等的条件。”
贵华润语气坚定,将一份清单推了过去,清单上的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利刃,“苏联必须开放火箭导航系统和耐高温合金技术,否则一切免谈。”
会议室的气氛瞬间凝固,仿佛空气都在此刻冻结。
安德烈脸上的笑容僵住了,他的表情变得严肃而愤怒:“贵先生,这些都是苏联的核心机密,绝不可能轻易示人!”“而我们的火箭炮技术,同样是用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无数工人的汗水换来的。”
贵华润毫不退缩,目光如炬,“如果没有诚意,这场谈判就没有继续的必要。” 窗外,寒风更加猛烈地拍打着玻璃,发出 “呜呜” 的声响,仿佛在为这场无声的较量呐喊助威。
接下来的半个月,谈判桌上的交锋比战场上的炮火更加激烈和残酷。苏联代表时而以中断零部件供应相威胁,试图迫使中方屈服;时而又抛出 “援助建设新工厂” 的诱饵,想要迷惑中方。
但贵华润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不为所动。他心里清楚,一旦在关键技术上妥协,之前所有的努力、所有的牺牲都将付诸东流,中国军工将再次陷入被他人扼住咽喉的困境。
终于,在一次深夜谈判中,经过无数次的唇枪舌剑、激烈争辩,苏联代表最终妥协了。
当双方在协议上签字时,贵华润看着 “技术共享、利益均分” 的条款,心中感慨万千。这些文字的背后,是无数次的坚持,是无数次与对方斗智斗勇的结果。走出会议室,黎明的曙光正刺破厚重的云层,洒向大地。远处的车间里,新一批火箭炮正在紧张地组装,工人们忙碌的身影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高大。
它们将带着中国军工的骄傲,带着无数人的期望,继续在战场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而这场关于技术与尊严的博弈,也让贵华润更加坚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在世界舞台上真正挺起脊梁,不再受制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