秒都像是一把重锤,敲击着众人紧绷的神经。
贵华润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脚下的地板被踩得吱呀作响,仿佛也在为这困境发出叹息。他的大脑在飞速运转,过往研究的资料在脑海中不断闪现。
突然,他想起在研究西方航空资料时,曾看到过关于 “可调叶片技术” 的介绍,眼中顿时闪过一道光芒。
“我们为什么不尝试改进压气机的叶片角度?” 贵华润停下脚步,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声音中带着一丝激动,“通过调节叶片角度,改变气流进入压气机的角度,或许能解决气流不稳定的问题!”
这个大胆的想法,如同一道曙光,照亮了众人迷茫的前路。
说干就干,团队再次投入到紧张的研发中。
设计新的叶片调节机构时,工程师们围在绘图板前,激烈地讨论着每一个细节,铅笔在图纸上快速滑动,留下一道道思索的痕迹;制造试验模型时,工人们在机床前全神贯注,金属切削的火花西溅,如同夜空中的繁星;进行风洞测试时,技术人员紧盯仪器,记录下每一组数据,分析其中的细微变化。
为了验证设计方案,陈远和几名技术员连续 72 小时守在风洞实验室。实验室里,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那干涩的口感难以下咽,却能暂时缓解饥饿;困了就用凉水浇脸,刺骨的寒意让他们瞬间清醒,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终于,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新型压气机设计方案诞生了,每一个零件、每一处设计都凝聚着团队的智慧与汗水。
当改进后的 “昆仑一号” 再次点火试车,稳定而强劲的轰鸣声如同一曲胜利的乐章,让所有人悬着的心落了地。大家相视而笑,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待。
但还没等他们来得及好好庆祝,一个坏消息如同晴天霹雳传来:
国民党空军频繁出动战机,对东南沿海进行骚扰,多地防空警报拉响。防空部队现有装备根本无法有效应对,前线传来的战报令人揪心,形势十分严峻。
贵华润站在指挥部的地图前,地图上用红色标记的敌机活动轨迹密密麻麻,如同一张令人窒息的大网。他的脸色愈发阴沉,眉头紧紧皱起,眼神中透着忧虑与坚定。
“不能再等了!” 他猛地转身,声音坚定而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把防空导弹研发提上日程!
航空发动机这边继续优化,两条线同时推进!” 会议室里,众人看着贵华润坚毅的脸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同时也被他的决心所鼓舞,一种使命感在每个人心中油然而生。
防空导弹研发小组迅速成立,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贵华润白天在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指导工作,解决各种技术难题,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
晚上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防空导弹研发车间,和技术人员一起讨论方案,常常顾不上吃一口热饭。
他的办公桌上,一边堆着发动机的图纸和数据,上面满是批注和修改痕迹
;一边摆着防空导弹的设计资料,各种公式和图表让人眼花缭乱,两盏台灯常常亮到深夜,在寂静的夜里散发着温暖而坚定的光芒。
在一次防空导弹推进剂配方试验中,意外突然降临。车间内突然发生剧烈爆炸,火光冲天,巨大的冲击力将窗户震碎,玻璃碎片如雨点般飞溅。
浓烟迅速弥漫开来,刺鼻的气味让人窒息。贵华润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冲向现场。
浓烟中,他大声呼喊着寻找受伤的人员,嗓子很快就喊哑了,但他没有丝毫停歇。当确认所有人员都安全撤离后,他看着一片狼藉的车间,心中满是焦急和心疼。
但他没有丝毫退缩,而是立刻组织团队分析事故原因,重新调整方案。
大家围坐在一起,虽然脸上带着疲惫和惊恐,但眼神中却依然透着坚定,他们知道,不能被困难打倒,必须继续前行。
在贵华润的带领下,两个研发团队日夜奋战,与时间赛跑。
航空发动机团队不断优化 “昆仑一号” 的性能,每一次调试、每一次改进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
防空导弹团队也在一次次失败中摸索前进,每一次试验、每一次调整都让他们离成功更近一步。
每一次技术突破,都伴随着新的问题,如同攀登高峰时遇到的一道道险关;
每一次成功,都激励着他们继续前行,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他们前进的道路。在这多线研发的巨大压力下,贵华润和他的团队,正用智慧和汗水,书写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