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帽俯身查看,镗刀与炮管摩擦出的火花落在他的棉鞋上,烫出一个个焦痕。
"膛线缠度必须精确到0.01毫米!"
他用内径千分尺反复测量,"这是决定炮弹飞行轨迹的生命线!"但热处理环节接连失败,淬火后的炮管如同脆弱的玻璃,轻微撞击就会出现裂纹。
转机出现在平遥古城的铸剑博物馆。贵华润盯着明代宝剑的锻造工艺介绍,突然拍案而起:
"分级冷却!先油淬再水淬!"
他连夜改造淬火池,当第一根炮管在零下20℃的环境中承受住300兆帕的膛压测试,技术员们围着他又笑又跳,有人甚至把安全帽抛向空中。而此时的贵华润,己经带着新的参数表赶往防空指挥室。
指挥室内,巨大的雷达屏幕闪烁着诡异的绿光,模拟敌机的光点在屏幕上跳跃。"
现有火控计算机计算提前量需要3秒!"总工程师拍着布满划痕的操作台,"敌机早飞到姥姥家了!"贵华润解开领口的风纪扣,露出里面汗湿的衬衫:
"拆解苏联的机电式计算机,改用晶体管电路!"在中关村的临时实验室里,科研人员用镊子焊接1200个电子元件,有人的手指被电烙铁烫得满是水泡。
抗干扰测试那天,整个实验室陷入死寂。
当模拟敌方电磁干扰启动,雷达屏幕瞬间被雪花覆盖,技术员们的脸色比屏幕更惨白。贵华润盯着跳动的波形,突然想起海军相控阵雷达的跳频技术。他抓起电话吼道:
"给我接电子管厂!我们要制造频率捷变模块!"三天三夜后,当改进后的火控系统在强干扰下仍能精准锁定目标,总工程师激动得摔碎了老花镜:"这简首是战场神器!"
总装车间的传送带昼夜不停,工人们在探照灯下争分夺秒。
贵华润发明的"气动定位夹具"正在发挥威力,当炮闩的装配误差从0.3毫米降至0.05毫米,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但突如其来的危机打断了喜悦——铬矿石运输列车因暴雪受阻。他二话不说跳上军用卡车,在盘山公路上颠簸6小时赶到矿区。
当他和矿工们一起清理积雪,铁锹与冻土碰撞的声音在山谷回荡:"只要前线需要,就算用肩膀扛,也要把矿石运出去!"
华北某靶场的验收日,云层压得很低。50辆新型坦克组成的钢铁洪流破土而出,履带卷起的雪雾遮天蔽日。
紧接着,88毫米防空炮群发出怒吼,炮弹在空中编织成璀璨的火网,将模拟敌机撕成碎片。
贵华润站在观礼台上,看着自己倾注心血的成果,军大衣口袋里的笔记本早己被翻得卷边,最新一页记录着尚未解决的传动系统优化方案。
寒风中,他望着远处正在组装的坦克群,仿佛己经听见了它们在战场上的轰鸣。
而在祖国的大地上,无数工厂的灯火彻夜不息,钢铁的洪流正在汇聚,防空的天网悄然织就。
这些凝聚着智慧与血汗的钢铁巨兽,即将成为保卫国土的坚固屏障,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