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铁血军工:从1938到上甘岭 > 第145章 翼尖博弈

第145章 翼尖博弈

系统将形同虚设!”

但现实很快泼来冷水——发动机的燃料消耗过大,导致航程不足预期的一半,整个团队不得不重新设计动力系统,实验室里堆满了废弃的发动机图纸。

与此同时,DARPA启动了“忠诚僚机”项目。数百架无人机在内华达沙漠靶场进行集群测试,当它们如蜂群般自动规避防空火力时,现场观摩的将军们露出久违的笑容。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

无人机之间的协同算法时常出现逻辑冲突,某次演习中,两架无人机甚至发生自相碰撞,残骸散落在沙漠中,如同破碎的钢铁蝴蝶,机械臂和螺旋桨零件在沙地上闪烁着冷光。

在中国西北的巴丹吉林沙漠,贵华润踩着没过脚踝的黄沙,手中的地质锤敲开岩层样本。

新飞机制造厂的选址工作进入关键阶段,他蹲下身子仔细观察沙粒:“这里地质稳定,离白云鄂博稀土矿仅200公里,非常适合建设重型机生产线。”

远处,勘探队的红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测量员通过老式经纬仪,在广袤的荒漠上勾勒出未来厂区的轮廓。夜晚,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工程师们就着煤油灯讨论设计方案,墙上的投影里,未来的厂房模型正在虚拟世界中拔地而起。

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上万名工人正在拆除废弃的机械厂。推土机的轰鸣声中,锈迹斑斑的苏联机床被拆解成废铁。但很快,这里将矗立起现代化的复合材料生产车间。

技术骨干王强站在废墟上,指着远处的塔吊:“我们要在这里建亚洲最大的碳纤维生产线,用的都是自己研发的高温碳化炉!”为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国家特批在附近建设核电站,施工队昼夜奋战,混凝土泵车的长臂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弧线,搅拌车的轰鸣与焊工的弧光交织成一曲建设者的赞歌。

南方某沿海城市,填海造陆工程正如火如荼。巨大的“天鲸号”挖泥船将海底泥沙泵送到指定区域,形成新的陆地。某设计院院长展示着规划图:“这里将建成集研发、总装、试飞于一体的‘航空城’,配套建设的港口能首接运输大型部件。”

但施工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某次台风来袭,刚浇筑的防波堤被海浪冲毁,工程师们不得不重新设计结构,采用仿生学原理的“鱼鳞式”防波堤,最终成功抵御了17级台风。当防波堤经受住考验的那一刻,工地上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在新成立的航空航天大学,首批学生正在进行风洞实验。

教室里,从海外归国的教授用粉笔在黑板上推演空气动力学公式:“同学们,我们的战机能否突破音障,就看你们手中的计算!”

学校特别设立“大国工匠”培养计划,邀请一线工人授课,让学生在车间里首接接触最新技术。某次实习中,一名学生改进了机翼铆接工艺,将生产效率提升了20%,这个发明被迅速推广到全国的飞机制造厂。

学生们的创新成果被张贴在教学楼走廊,激励着更多年轻人投身航空事业。

更令人振奋的是“青苗计划”。在贵州山区的小学,航空模型兴趣班的孩子们正在组装简易无人机。

当第一架自制模型成功升空,孩子们欢呼着追逐飞机的影子,小脸涨得通红。这些孩子中,未来将有一部分走进航空院校,成为新一代的航空人。

贵华润在视察时,摸着一个小女孩的头说:“你们就是中国航空的明天。”夕阳下,孩子们的影子与无人机的剪影交织在一起,构成一幅充满希望的画面。

夜幕降临,美国空军司令部依然灯火通明。威廉姆斯部长凝视着窗外的华盛顿纪念碑,手中的雪茄再次点燃,烟雾在台灯下缭绕成一团迷雾。

而在万里之外的中国,无数建设者正在探照灯下忙碌,新飞机制造厂的地基己初见雏形,起重机的吊臂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银色弧线。

两个大国的航空竞赛,如同两列轰鸣的列车,在不同的轨道上向着未来疾驰,谁能率先抵达制高点,答案将在钢铁与代码的碰撞中揭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