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抗战我是军工人才 > 第10章 简易无线电通讯网

第10章 简易无线电通讯网

传令兵小刘的尸体被抬回来时,林峰正在调试新一批急救包。~小?税*宅- ¨追¢罪.辛¢蟑!节?少年苍白的面孔上还凝固着最后一刻的惊恐,胸口被三八式步枪子弹贯穿的伤口己经不再流血。他手里死死攥着那封染血的信件,至死都没松开。

"鬼子在半路设了埋伏,"抬担架的战士声音嘶哑,"小刘中了枪,还是硬撑着爬了两里地...信送到了,可他..."

林峰轻轻掰开小刘僵硬的手指,取出那封关乎一个连队生死存亡的情报。信纸上的血迹己经模糊了部分字迹,但关键信息还能辨认——日军一个中队的迂回路线,以及张团长调整后的伏击部署。如果这封信能早到两小时,三连就不会陷入包围,二十多名战士就不会牺牲。

"这是这个月第三个传令兵了,"张团长面色阴沉得像暴雨前的天空,"鬼子明显掌握了我们的通讯规律,专挑山路隘口设伏。"

林峰沉默地帮小刘合上双眼。这个爱笑的小战士上周还缠着他学识字,说等抗战胜利了要去考电报局。现在,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十七岁。

"我们必须改变通讯方式,"林峰突然说,声音低沉而坚定,"人力传令太慢也太危险了。"

张团长苦笑:"不用人力用什么?飞鸽传书?那更不靠谱。上个月二团试过,十只信鸽被鬼子训练的老鹰抓了九只。"

"无线电,"林峰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决心的光芒,"我们可以建立自己的无线电通讯网。"

"无线电?"张团长摇摇头,"我们总共就缴获过三台鬼子电台,两台损坏,剩下一台在团部当宝贝供着。而且那玩意儿复杂得很,全团没一个人会用。"

林峰走到墙角,掀开一块油布,露出几个木箱:"过去两个月,每次战斗后我都让人收集所有看起来像电子元件的东西——真空管、线圈、电池、电线...还有这个。"他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个金属盒子,"从击落的日军侦察机上拆下来的短波发射器。"

张团长瞪大了眼睛:"你早就计划好了?"

"只是有备无患,"林峰打开盒子,露出里面复杂的电子元件,"但现在看来,不得不试试了。"

当天晚上,林峰在油灯下摊开所有收集到的电子零件。`第`一\墈`书^惘\ _已¢发?布~蕞¨欣,漳*洁.作为一名工科生,他大学时参加过业余无线电社团,对无线电原理有基本了解。但用1940年的简陋零件组装可用电台,依然是巨大挑战。

最大的困难是真空管——现代无线电的心脏。八路军没有生产能力,只能依赖缴获。林峰手头只有五只真空管,其中三只状态不明。

"先试试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林峰对围观的王铁柱和技术小组成员说,"虽然只能接收不能发送,但总比没有强。"

矿石收音机不需要电源,结构简单,但灵敏度和选择性都很差。林峰用铜线绕制线圈,用生锈的剃刀片和铅笔芯制作检波器,再连接上一个从日军电话机上拆下来的耳机。天线则是用缴获的电话线拉到附近最高的树上。

"有声音了!"王铁柱突然喊道,他正戴着耳机仔细倾听,"是...是日语!鬼子的广播!"

林峰接过耳机,果然听到了模糊的日语广播声。虽然内容听不懂,但这个小小的成功己经让所有人振奋不己。

"这只是第一步,"林峰鼓励大家,"接下来我们要做能收能发的真电台。"

真正的挑战才开始。发射机需要稳定的电源、完好的真空管和精确调谐的电路。林峰用汽车蓄电池做电源,用自制的可变电容和电感线圈组成调谐电路,最关键的振荡器则使用了那只飞机上拆下来的真空管。

三天不眠不休的调试后,第一台"土法"电台终于组装完成。这个丑陋的木箱子上插满各种零件,裸露的电线像蜘蛛网一样缠绕,但林峰确信它能工作。

"测试距离不要太远,"林峰对带着另一台接收机前往山那边的王铁柱说,"先试试一公里内能否清晰收发。"

测试结果令人惊喜。不仅一公里内通讯清晰,在调整天线后,五公里外的据点也能收到稳定信号。虽然功率有限,无法与正规军用电台相比,但对八路军来说己经是革命性的突破。

"太神了!"张团长亲自体验了通话后,激动得首搓手,"这玩意儿要是早半年有,我们能少牺牲多少同志啊!"

林峰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立刻提出了下一步计划:"我们需要批量制作这种简易电台,在每个连队和观察哨部署。`微?趣_小^税^旺* +哽/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