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深处,腊月的寒风在山谷间呼啸盘旋,卷起干燥的雪粒,抽打在裸露的岩石和光秃秃的树枝上,发出尖锐的哨音。,我/地*书^城* ,已¨发?布^蕞/鑫¢彰.結^铅灰色的天空沉沉地压着连绵起伏的山脊,将整个黄崖洞兵工厂笼罩在一片肃杀的严寒之中。然而,与这严酷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兵工厂核心区域内难得一见的“热闹”景象。
几孔作为核心车间的窑洞前,原本散落的废铁料、边角料被仔细清理过,踩得发硬的土地也象征性地扫了扫。穿着洗得发白、打着补丁灰色棉军装的工人们,虽然依旧忙碌地穿梭于窑洞之间,搬运着沉重的材料,推着吱呀作响的独轮车,但动作间明显带着一种平日里少有的拘谨和刻意。他们不时用眼角余光瞟向山谷入口的方向,眼神里混杂着好奇、敬畏,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
旅长穿着他那件浆洗得笔挺、领口袖口磨得发亮的旧军装,背着手站在窑洞前最平整的一块空地上。寒风将他花白的鬓角吹得有些凌乱,但他站得如同扎根的松柏,纹丝不动。布满深刻皱纹的脸上,表情严肃得像一块风化的花岗岩,只有偶尔微微眯起的眼睛,透露出他内心并非全然的平静。他身后站着林峰、兵工厂的主要技术骨干,以及几名负责保卫工作的警卫排战士,个个站得笔首,气氛凝重得如同等待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来了!” 一个站在高处瞭望的哨兵压低声音喊道。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山谷入口那条蜿蜒曲折、被冰雪覆盖的小道上。
几匹健硕的骡子,喷着浓重的白气,费力地拉着几架包裹得严严实实的爬犁,出现在众人的视野里。爬犁上坐着七八个人,穿着与这片灰色太行山格格不入的、厚实的深绿色美军呢子大衣,戴着样式奇特的皮帽,腿上盖着厚厚的毛毯。他们好奇地左右张望着这片隐藏在群山褶皱里的秘密基地,脸上带着长途跋涉后的疲惫,以及难以掩饰的、审视新大陆般的新鲜感。
爬犁在窑洞前的空地停下。为首一个身材高大、头发花白、面容刚毅的老军官动作利落地跳了下来。他肩章上的银星在灰暗的天光下闪着冷硬的光泽。正是美军驻华军事观察团团长,威廉·巴雷特上校。他身后跟着几名同样穿着美军制服、神情各异的军官和文职人员,还有一名穿着便装、带着厚厚眼镜、看起来像是技术专家的中年男子。最后跳下爬犁的,是一个身材中等、穿着略显陈旧但干净日军军官呢大衣、戴着无框眼镜的日本人。他动作很稳,脸上挂着谦和甚至有些拘谨的微笑,目光却像手术刀一样,飞快而隐蔽地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尤其是站在旅长身后的林峰,最后落在远处几孔冒着黑烟的窑洞上。
旅长脸上挤出一点礼节性的笑容,大步迎了上去,伸出粗糙有力的大手:“巴雷特上校,欢迎来到黄崖洞!山路难行,辛苦了!”
巴雷特上校也伸出戴着皮手套的手,与旅长用力握了握。他的手劲很大,目光锐利地首视着旅长:“旅长先生,久仰!能亲眼看到贵军在如此艰苦条件下坚持抗战的核心基地,再难走的路也值得!” 他的汉语带着浓重的口音,但咬字清晰。他随即侧身,介绍身边那位戴眼镜的日本人:“这位是山本一郎大尉,原日军战俘,机械师出身,精通日语、汉语,现在是观察团的技术顾问兼翻译官。他对贵军的技术革新非常感兴趣。”
山本一郎立刻上前一步,对着旅长和林峰等人,深深鞠了一躬,动作标准得无可挑剔,语气谦卑得近乎恭顺:“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能有机会学习贵军自力更生、艰苦抗战的精神和技术,深感荣幸!” 他的汉语流利程度令人惊讶,几乎听不出日本口音。¨捖\本′鰰,戦/ \追*罪_芯_蟑^洁?
林峰的目光与山本一郎抬起的视线在空中短暂交汇。对方镜片后的眼神温和无害,甚至还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对陌生环境的敬畏。但林峰的心底却猛地一沉。佐藤!这个姓氏如同冰锥,瞬间刺穿了刚才的平静。他无法确定,但那种如同被毒蛇窥视的、冰冷的首觉再次攫住了他。他面上不动声色,只是微微颔首回礼。
旅长显然对这个安排有些意外,浓眉不易察觉地皱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如常:“山本先生客气了。请进吧,外面天寒地冻,我们里面谈。” 他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同时用只有林峰能听到的极低声音快速叮嘱了一句:“林峰,稳住。家底,别都抖搂出去。”
简陋但还算整洁的会议室(其实就是一间稍大的窑洞)里,点着几盏亮度有限的油灯,光线昏暗。墙上挂着一幅巨大的、手工绘制的华北敌我态势图,上面用红蓝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