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教材?教育方式又指何物?”
朱元璋察觉,国运系统所言某些词汇,他全然无法理解其意!
戚继光、于谦、王阳明,三人皆出自皇卫学院。
系统阐释道:“教材非四书五经之类。”
朱元璋面露讶异。
尽管他对儒家学说并无好感,却深知天下士子必读四书五经。
除了这些,还能读何物?
系统继续说明:“学问广博,除汉文外,尚有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等科;武科则在此基础上,加习战术、兵法、武器研究等。”
“教材便是将这些学科知识有序编排,逐步传授。”
经此解释,朱元璋方悟教材之意。
“原来读书不仅限于四书五经,还有如此多学问可探!”
“老九究竟如何想出此法?”
朱元璋不禁赞叹。
他虽对儒家不甚认同,但儒家地位显赫,读书之路难以绕行。
即便他研读众多儒家典籍,对某些思想亦持保留态度。
国运系统向朱元璋揭示,读书所能学到的远不止儒家思想,在老九的教材中,儒家思想仅占一小部分,且均为精华,糟粕已被剔除。
这彻底改变了朱元璋对读书的看法,正合他心意的读书方式!
他素来反感只读儒家经典、不知变通的腐儒。
如今这取精去粕的做法,令他倍感振奋。
朱元璋即刻吩咐王琛召太子朱标前来,有要事相商。
老九手中的教材极为珍贵,连应天府都未曾拥有,此事务必与朱标深入探讨。
自大明建国,朱元璋便重视教育,设立国子监、县学,以培养人才。
皇家子弟更有翰林院大本堂专门教育,由此可见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