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上来了,哑火率高点,总比没有强!
战士们不挑!”
他顿了顿,眼中闪烁着战略家的光芒,
“你之前提的‘红星计划’草案,我和政委,还有兵工厂的几位老师傅都看过了。
非常好!
立足现有条件,分阶段提升!
先解决有无,再解决好坏!
我全力支持!
资源方面,我来想办法!
老总那边,对咱们的‘铁拳’和防弹插板可是赞不绝口,批了条子,让咱们想办法扩大生产!
这就是咱们的本钱!
可以跟外面换!”
“红星计划”
这是陈星结合系统技术和根据地实际,制定的一个分阶段工业发展蓝图:
第一阶段(立足): 完善现有子弹生产线,确保基本供应。利用车床能力,小批量的维修枪械,制造出迫击炮弹弹体(铸铁)、手榴弹壳。
第二阶段(提升): 解决动力瓶颈(建设小型水力/火力电站)、材料瓶颈(建立土法炼钢、淬火车间)、精度瓶颈(引入简易轴承,提升设备传动精度)。目标:稳定量产合格子弹,并试制60/82mm迫击炮弹,小批量地仿制“铁拳”火箭筒。
第三阶段(飞跃): 建立基础化工(生产无烟火药、炸药)、精密加工(制造枪管、炮管雏形)、尝试建立无线电及基础医疗设备维修能力。
这份计划务实而雄心勃勃,深深打动了旅长和赵刚。
它描绘了一条自力更生、科技强军的清晰道路!
“旅长,政委,谢谢支持!”
陈星心中涌起暖流,
“当务之急,是提升模具寿命和精度。我需要一批高品质的工具钢,最好是含铬的合金钢,还要一些石墨做电极,为将来可能的炼钢炉做准备。”
“好!记下了!”
旅长对身边的参谋一挥手,
“立刻以旅部名义,向周边地下党、游击队、甚至‘有路子’的商人发悬赏!高价收购铬矿砂、废高速钢刀具、石墨块!有多少要多少!”
有了旅部的全力背书,“红星公司”的运转更加顺畅。
虽然高精度子弹的瓶颈暂时无法突破,但复装子弹和维修枪械的产量稳步提升,有力地支援了前线。_s?j·k~s*a/p,p~.?c*o?m-
陈星和老王头则一头扎进了技术攻关,利用有限的工具钢边角料,反复试验热处理工艺(回火、淬火温度控制),摸索提升模具寿命的方法。
同时,他开始指导学徒们尝试用车床加工一些更简单的轴承套圈,为未来的精度提升打基础。
赵刚伤愈后,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入到了“红星公司”的管理和组织建设上。
他借鉴苏联和边区经验,结合陈星的技术要求,建立了一套初步的生产管理、技术保密和学徒培养制度。
他敏锐地意识到,陈星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力和组织模式,必须用制度将其固化、推广。
这天,
陈星正在车床旁指导学徒加工一个迫击炮弹尾翼模具,报务员急匆匆地跑了进来,脸色异常凝重,说道:
“陈老板!旅长紧急通知!请您和赵政委立刻去指挥部!”
指挥部内,气氛肃杀。
旅长背对着门口,看着墙上巨大的军事地图。
李云龙、赵刚以及旅部几个主要干部都在,个个脸色阴沉。
“陈星同志来了,坐。”
旅长转过身,脸上笼罩着一层寒霜,
“刚接到内线冒死送出的绝密情报!‘魇’部队最高指挥官,代号‘鬼冢’的特务头子,己经秘密抵达山西!目前行踪不明,但情报显示,他的目标非常明确——黄崖洞!我们!还有…你,陈星!”
“鬼冢?”
李云龙一拳砸在桌子上,
“这狗日的终于露头了!老子等这天等了很久了!”
赵刚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锐利:
“旅长,情报可靠吗?‘鬼冢’亲自出马,意味着什么?”
“情报来源绝对可靠!”
旅长声音低沉,“意味着‘魇’对我们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最高!意味着魇17的报告,尤其是关于‘铁拳’和…那神秘信号源(旅长用了陈星的解释)的情报,己经惊动了日军最高层!
鬼冢这次来,是带着死命令的!
不摧毁‘红星’,不抓住或消灭陈星,他绝不会罢休!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