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38章 热血小青年

第38章 热血小青年

底咋打算?"

宋之仁捧着茶杯,杯口腾起的白雾模糊了他的眼镜片。三个月前那场惊心动魄的物资运输仿佛还在眼前——三百吨粮食、药品和简易武器,通过水路、陆路辗转千里,最终送到115师手中。但此刻他心里清楚,根据地的仓储和转运能力己经接近极限:"现在不能急着送物资。上次那批货,部队接收和安置都费了好大劲,再一股脑儿送,反而会暴露目标。"

苏婕眉头紧锁:"可叶帅那边......"

"叶帅在国统区的队伍不缺粮食。"宋之仁摘下眼镜擦拭,镜片后的目光透着冷静,"光头佬想把咱们当运输队使唤,粮食给得痛快,但枪杆子攥得死。现在咱们要做的,是细水长流地送些武器弹药,别让他们起疑心。"

他伸手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报纸,在桌上摊开。报纸边缘己经卷起毛边,油墨印着的"国军大捷"标题刺得人眼疼。宋之仁用铅笔在角落里圈出一行小字:"你看,国军动员十万民夫运输物资,实际到岗不足半数。基层吃空饷、层层盘剥,老百姓宁肯逃跑也不愿卖命。这就是咱们的机会。"

苏婕凑近细看,忽然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

"对,咱们不拼物资数量,拼运输效率。"宋之仁的铅笔重重划过"运输"二字,"每次送少量但急需的物资,用最可靠的渠道。"

她忽然想起什么:"那我们还能做什么事儿......"

宋之仁从一个大箱子里取出个油纸包,层层打开,露出锃亮的电台零件。这些从系统空间取出的二十部电台,在当时的中国简首是无价之宝:"一半送去陕北,一半给115师。但这事得绝对保密,连经手的人都只能知道自己负责的那一段路。"

别人不知道的是,宋之仁早己其中在两部电台的金属外壳内侧轻轻刻下不易察觉的符号。这些只有他能看懂的印记,是启动远距离传送的关键:"狡兔三窟,有了这些后手,就算上海站出了事,咱们也能和总部保持联系。"

接下来的半个月,上海滩的地下交通线悄然运转起来。码头工人张大海每天凌晨三点出工,他的工具箱底层藏着拆散的电台零件;歌舞厅的歌女阿香,在陪酒时总能"不小心"听到些有用的消息;就连街头卖报的小顺子,也会把写着暗语的纸条塞进不同顾客的口袋。

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宋之仁地下组织在上海的另一条情报线通过紧急联络暗号,联系到了自己。

宋之仁裹紧灰呢大衣,顺着墙根拐进一家不起眼的钟表铺。门轴发出细微的"吱呀"声,掌柜老周头从柜台后抬起头,食指在柜台面上轻轻叩了三下——这是紧急联络的暗号。

穿过摆满零件的后屋,宋之仁推开一扇暗门,楼梯下的密室里亮着一盏昏黄的煤油灯。熊教授正坐在木凳上搓着手,镜片后的眼睛布满血丝,藏青色中山装沾着几片雪花。宋之仁这才想起,三个月前徐州会战前夕,他在街头跟踪日军运输车时,确实见过这个被帮派混混围堵的老教授。当时一群穿着戏服的年轻人突然出现,用武力驱散了混混,没想到命运的丝线竟在这里悄然缠绕。

"宋同志,这次麻烦大了。"熊教授声音发颤,从怀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报纸,"就是那天帮我解围的话剧院那帮年轻人,他们......"报纸上还带着油墨味,头版赫然印着"军统义士血溅南京路"的标题,配图是倒在血泊中的日军军官。

宋之仁让熊教授讲述事情的经过,这次熊教授汇报的情报也和当天发生的事情有关。原来那个话剧院的人后来去大学表演,就和熊教授再次见面,由于感谢这些年轻人解围,熊教授等人一来二去,就和这些人熟悉了,发现他们是从香港来的进步青年。

宋之仁眉头紧锁,示意对方继续说。熊教授咽了口唾沫:"这一伙人男生有8个,女生有5个,一共13人,他们自称从香港来,说是要抗日救国。我看他们都是进步青年,就想发展成外围成员。可前几天,他们突然搞到一批军火,勃朗宁手枪、手榴弹,甚至还有捷克式轻机枪......"

密室里安静得能听见煤油灯芯爆裂的声响。宋之仁知道,在日军严密封锁下,普通民间团体根本不可能弄到这些武器。更危险的是,军统上海站近期频繁发动暗杀,行事风格激进,与地下组织"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的原则背道而驰。

"他们怎么得到的军火?"宋之仁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桌边的裂缝。

"不清楚。"熊教授摘下眼镜擦拭,"但自从看了军统暗杀的报道,他们说话的口气都变了。昨天还有个叫阿峰的小伙子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