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69章 筹码与转移

第69章 筹码与转移

是没有丝毫犹豫,脸上露出爽朗的笑容,一拍大腿,大声说道:“既然母亲都这么说了,那我自然言听计从,宋先生,咱们就按您说的办!”

就这样,一场看似简单的洽谈,实则暗藏玄机的交易落下帷幕。宋之仁凭借着自己的谋略与丰厚的筹码,成功将赵家班纳入麾下,为自己的势力版图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在那个风雨如晦的乱世,财富与承诺不过是镜花水月,唯有握住实实在在的生路,才能在枪林弹雨中谋得一线生机。

宋之仁深谙此道,他精心编织的不仅是诱人的筹码,更是一套精密如齿轮咬合的生存计划,这才是真正叩开赵老太太及一众老爷子心门的关键钥匙。

面对赵大宝时,宋之仁将茶杯轻轻搁在八仙桌上,杯沿与木面碰撞出清脆声响,仿佛是计划启动的信号。“大宝兄弟,咱们得把队伍掰开了揉碎了,才能物尽其用。”他目光如炬,手指在桌面上划出西个方向,“赵家班这核心班底,得拆成西股劲使。”

首先被提及的是那不足500人的精锐力量。

宋之仁的声音带着蛊惑人心的磁性:“谍战是无声的战场,咱们挑出50个天赋拔尖的,送到上海潜伏。”

他端起茶盏轻抿,氤氲的热气模糊了面容,“上海是什么地方?日本人的心脏,情报网的枢纽。这50人进去,就是插在敌人胸口的匕首。”

说罢,他放下茶杯,指尖重重叩击桌面,惊得油灯的火苗都颤了颤。

接着,他将视线转向屋外正在操练的年轻战士:“再从那些不安分、想闯世面的小伙子里挑200人。”

宋之仁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我在山东有路子,他们过去当外围运输队。平日里运运物资,关键时刻打打配合,既长见识又不伤筋骨。”

他的话语里藏着恰到好处的诱惑,既满足年轻人对闯荡的渴望,又巧妙规避了高风险任务。

一共不足500人的核心班底,除去这250人,剩下要么是长辈,要么有家眷,总之是不太方便外出发展的。

此外,宋之仁让赵大宝出面,动员那2000游击队的人,看看有多少愿意跟随赵家班一起转移的。统计人数之后,与剩余的赵家班核心班底,一起转移到大别山一带,继续打游击。

至于这些人,宋之仁早有盘算:“让这2000人的游击队来做选择题。”他摊开双手,语气诚恳,“愿意跟着赵家班走的,咱们就往大别山转移。”说到此处,他特意放缓语速,“那儿山高林密,易守难攻。”

在宋之仁的规划里,大别山的队伍同样一分为二。他望向赵老太太,语气带着敬重:“诸位老爷子都是江湖泰斗,到了大别山,开宗立派、培育传人,既能安享晚年,又能让赵家班的香火绵延不绝。”

老人眼中闪过一丝动容,显然被这番话戳中了心事。

而青壮派则继续追随赵大宝,在大别山深处建立新的游击据点,延续与日寇周旋的使命。

起初,赵老太太对大别山这个陌生地名心存疑虑。

宋之仁见状,立刻从怀中掏出一张泛黄的地图,铺展在桌上,手指沿着山脉走向划过:“老太太您看,这儿离我家亲戚朋友的防区不过百里,他们有三万弟兄随时能策应。”

他的指尖重重按在地图某处,“只要枪声一响,支援半日必到。”这番保证让几位老爷子交头接耳的频率明显降低,紧绷的面容也松弛下来。

赵老太太这些人对红蓝阵营本来就不敏感,升斗小民,一听说有多个军队高管照应,自然是十分开心。

对这些历经沧桑的江湖耆老而言,打打杀杀早己不是人生终极目标,延续血脉、传承技艺才是心头大事。

宋之仁提出的“安身立命之地”,恰好切中了他们最深层的渴望。就像久旱逢甘霖,他们终于在乱世中寻到了一处能扎根生长的土壤。

在这些老人的眼中,游击队自然不是长久之计,有个安身立命的地盘最重要,而宋之仁恰恰就给了他们一块安身立命的地盘。战场上能不能赢是一回事,但这些老人还是有信心能在山中把宗门亲族传承发展下去的,这才是关键。

宋之仁刚好挠到了这些老人家的痒处,自然对宋之仁的计划相当配合。

计划敲定后,赵家班的训练场上迅速搭起简易教室。青砖墙上挂着手绘的密码本、摩斯电码表,年轻战士们围坐在一起,听着教官讲解如何伪装身份、传递情报。教室里不时传出钢笔划过纸张的沙沙声,与屋外的喊杀声交织成独特的乐章。

当赵大宝将转移的消息告知2000人游击队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