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完啦!我成了组织最高领导人 > 第77章 杯酒获兵权

第77章 杯酒获兵权

知道?

众人正心惊肉跳,宋之仁却话锋一转,语气缓和下来:“当然,光提要求不给好处,那是耍流氓。”他伸手掏出一张物资援助清单,“这是给弟兄们的见面礼。\求.书\帮/ `罪*欣~蟑′截^埂_薪/筷\往后仗怎么打,物资怎么补,我宋之仁保证,不让兄弟们空着手打鬼子。”

祠堂里静得能听见虫鸣,军官们看着桌上的武器,又看看宋之仁年轻的脸,忽然明白过来:这哪是财神爷,分明是握着刀把子的“影子掌柜”。他不穿军装,不挂军衔,却用家族背景做靠山,用情报网做眼线,用物资做诱饵,悄无声息地把这三万多人马捏在了手里。

宴会进入尾声,宋之仁站在祠堂门口,看着各路军官醉醺醺地被卫兵扶走,发小顺子凑过来:“之仁哥,你这招够狠,又打又给糖。”

“狠?”宋之仁望着连绵的山影,“跟鬼子比,这算什么?”他想起穿越前看过的历史,想起那些牺牲在敌后的无名英雄,“顺子,告诉赵家班的人,下个月开始,给我盯着各部队的动静,尤其是东北军和川军,就怕他们跟中央军不是一条心。”

顺子敬了个礼:“明白!不过哥,你咋知道那么多事?”

宋之仁笑了笑,没说话。他袖口藏着的,不只是同盟会的关系网,还有穿越者的“先知”——他知道哪支部队会动摇,哪场仗该怎么打。但这些不能说,他只能做个暗处的大手,用最“土”的办法整合力量:用亲情绑住元老派系,用物资拉拢杂牌军,用情报威慑不听话的人。

夜风穿过祠堂的雕花窗,吹得梁上的标语哗啦作响。宋之仁转身走进内堂,桌上的马灯还亮着,光线下,他摊开的地图上,大别山的红圈里,又多了几个用墨笔点出的小点——那是他安插下去的“钉子”。

大别山的晨雾浓得像化不开的浆糊,裹着湿漉漉的水汽往人衣领里钻。中央军驻地的祠堂外,昨夜喝酒的军官们大多宿醉未醒,头疼欲裂地靠在廊柱上灌凉水。忽然有人扯着嗓子喊:“都醒醒!宋先生让人传话,去后山谷看东西!”

顺子踩着露水跑过来,拍了拍东北军李少将的肩膀:“将军,跟我走吧,有硬货。”

李少将揉着太阳穴,心里犯嘀咕:昨天宴会上给了清单,莫非今天物资就到了?川军王团长叼着没点燃的旱烟袋,冲旁边的副官使眼色:“这姓宋的葫芦里到底卖啥药?”

一行人跟着顺子往山后走,越走雾越淡,太阳从山脊线爬出来。

转过一道山坳,眼前出现个黑黢黢的山洞,洞口架着两挺机枪,十几个卫兵荷枪实弹守着,见宋之仁站在洞口,都啪地立正。

“各位弟兄,”宋之仁穿着卡其布工装,袖子挽到胳膊肘,指了指山洞,“昨天说给你们补物资,不是空口白话。”他拍了拍手,洞里传出哗啦啦的声响,先是几个士兵扛着麻包出来,接着是独轮车推出来的土豆,滚圆的土黄色在阳光下晃眼。

“都让让!”几个壮汉吆喝着抬出块木板,搭在洞口当跳板,更多士兵涌出来,有的背米袋,有的推杂粮车,麻包堆在空地上,转眼就成了小山。

宋之仁拿根木棍敲了敲麻包:“各位看看,这是100吨大米,100吨杂粮,100吨土豆,总共300吨。”

这话像颗炸雷在人堆里炸开。川军王团长的旱烟袋“啪嗒”掉在地上,他蹲下来抓了把米,凑到鼻子下闻:“乖乖……还是新米?”东北军李少将伸手摸了摸土豆,全是没发芽的好货,忍不住问:“宋先生,这么多粮食,哪来的?”

“藏的。”宋之仁轻描淡写,指了指周围的山林,“大别山山高林密,找几个隐蔽山洞不难。这些粮食是上个月从上海运来的,走的水路,绕开了鬼子的封锁线。”

宋之仁有系统空间,这是随便编的借口。

旁边的中央军团长张团长倒吸口凉气:“300吨……够三万人吃三个月了!”他想起上个月部队断粮,士兵们啃树皮的情景,再看看眼前的粮山,喉头滚动着说不出话。

国军确实不缺粮,抗日期间河南一省就支援了几亿吨,喊着“丢一粒粮,赔一颗头”,可落到基层呢?

运输线被鬼子炸,当官的吃空饷,川军和东北军这些“杂牌”,常常饿得连枪都端不稳。

“上个月,”宋之仁忽然开口,目光扫过川军的几个军官,“王团长的部队是不是在商城县断了三天粮?弟兄们挖野菜吃,还毒死了两个?”王团长的脸“唰”地白了,这事他报上去,师部只回了句“克服困难”,宋之仁怎么连这都知道?

“李将军,”宋之仁又转向东北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