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 当年在孤鹰岭被枪打中的时候,就知道老百姓需要的不是勋章,是能救命的法律 '。"
附件视频里,农民工们围着他,目光落在那道蜿蜒的疤痕上,没人知道这道疤本应换来一枚一等功勋章。
陈光明看着干部考察表上的 "拟晋升职务" 栏,想起档案里被涂抹的群众证言,终于郑重写下 "省ga厅治安总队总队长(正处级)"。
他知道,这个在孤鹰岭峭壁上爬行的年轻人,用十年时间把枪伤化作了法治的刻度 —— 那些被权力篡改的勋章,终将在老百姓的口碑里重新镀上光芒。
与此同时,祁同伟正在滨湖区的劳务市场调研。
他蹲在招工登记处,看着农民工用皲裂的手填写表格,忽然发现登记本上的 "法律小贴士" 正是他根据孤鹰岭经历编写的:"遇到威胁别害怕,政府门口有警车;合同签字看清楚,就像当年防毐贩。"
劳务队长递来的笔记本里,贴着他在城东派出所绘制的 "软暴力识别图",右下角用铅笔写着 "孤鹰岭 1995.6.20"—— 那个让他差点葬身悬崖的日子。
暮色中的滨湖区ga局,祁同伟的办公室灯又亮到深夜。
他正在修改《全省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案》,右肩的旧伤因久坐隐隐作痛。
手机震动,是王老发来的短信:"光明同志在省常委会上说,你的孤鹰岭档案让所有常委红了眼眶。"
祁同伟摸了摸右肩的疤痕,望向窗外,远处孤鹰岭的方向隐没在夜色中,那里的星空曾见证过他的血与火,而现在,他更在意的是眼前劳务市场的灯火 —— 那些为生计奔波的人们,才是他心中最珍贵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