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孝瞻在《子平真诠》中说:天地之间,本是一团元气。′w^a~n!g`l′i\s.o′n¢g\.+c·o^m·只因有了动静变化,便分出了阴阳。
阴阳又有老少之分,于是形成四象。
“老”是极动或极静的状态,对应太阴(水)与太阳(火);“少”是初动或初静的状态,对应少阴(金)与少阳(木)。
四象之中,五行已蕴含其中:水是太阴,火是太阳,木是少阳,金是少阴,土则是阴阳老少(木火金水)交融之气凝结而成。
既然有了五行,为何又有十天干十二地支?
因为阴阳衍生出五行,而五行之中各有阴阳。
以木为例,甲乙就是木的阴阳:甲是乙木的气(气态能量),乙是甲木的质(物质实体)。
甲在天为“生气”,是流行于万物之中的能量;乙在地为“万物”,是承接这种生气的实体。
进一步细分:散布的生气是甲,生气凝聚而成的是甲之乙(如树木的主干);万物之所以有枝叶,是乙之甲(枝叶承接主干的能量),而具体的枝枝叶叶则是乙之乙(实体的细分)。
当甲存在时,乙的气质已具备;当乙形成时,甲的体质才坚固。
由此,木的阴阳(甲乙)得以完备。
为何又有寅卯?
寅卯与甲乙是从“天地阴阳”的不同层面来区分的:
以甲乙分阴阳,甲为阳、乙为阴,这是木在“天”(气)的阴阳。
以寅卯分阴阳,寅为阳、卯为阴,这是木在“地”(质)的阴阳。~比-奇.中/蚊·惘. ′无!错¨内,容·
以甲乙寅卯统分阴阳,甲乙为阳(天之气)、寅卯为阴(地之形),即木在天成象(能量),在地成形(物质)。
甲乙(天之气)运行于天,流动不居(如甲木不会固定在寅月);寅卯(地之形)位于地,固定不移(如正月必建寅、二月必建卯)。
甲禄在寅、乙禄在卯,如同官员各司其职(甲如府官管郡,乙如县官管邑),各主一月之气。
论气的强度,甲旺于乙(甲为阳,气盛);论质的坚固,乙坚于甲(乙为阴,质凝)。
但世俗命理书误以为“甲是大林,旺盛宜砍伐;乙是微苗,幼嫩不可伤”,实为不懂阴阳之理——甲为气,乙为质,气盛则质生,质坚则气固,二者不可割裂。
以木类推,其他五行(金水火土)的干支关系同理。
土作为木火金水交融之气,故寄旺于四季(每季末十八日),其阴阳气质之理,也与木火金水一致。
想学命理推命者,必须先通晓干支的阴阳理气,才能入门。
(按语:“甲为大林,盛而宜砍伐;乙为微苗,幼嫩不可伤”其实是精当的论述,不能说是世俗谬误。)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主要围绕天干与地支的本质特性、相互关系及其在命理分析中的应用展开,核心内容可归纳如下:
一、干支的基本概念与阴阳五行属性
1. 干支的起源与定义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黄帝时期的大挠氏所创,基于五行而立,分别代表天与地的运行规律。~5¨2,s′h?u.c*h,e^n¨g`.+c`o′m¨天干为“阳”,主动;地支为“阴”,主静,两者共同构成八字命理学的基础框架。
2. 阴阳与五行划分
- 天干:分阳干(甲、丙、戊、庚、壬)与阴干(乙、丁、己、辛、癸),各对应五行(如甲乙属木、丙丁属火)。
- 地支:分阳支(子、寅、辰、午、申、戌)与阴支(丑、卯、巳、未、酉、亥),亦对应五行(如寅卯属木、巳午属火),同时包含藏干(如寅藏甲木、丙火、戊土)。
- 四时方位:天干与地支均与季节、方位关联,如甲乙木主东方春季,丙丁火主南方夏季等。
二、干支的相同点
1. 阴阳五行的统一性
天干与地支均承载阴阳五行之气,共同影响命局的五行平衡。例如,天干甲木与地支寅木同属木,但天干为“气”之运行,地支为“质”之凝聚。
2. 相互依存与配合
天干需依附地支为根基(如甲木需寅卯为根),地支需天干引动方能显化(如寅木需甲木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