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城的余烬在早春的寒风中明灭,时间来到第二年的春天。!y¢o,u,p\i+n^b.o+o^k?.?c~o,m/庞统、马超以及众多无名英雄的英勇就义没有白费。这场大战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核心堡垒覆灭:蜀汉彻底摧毁联军东线核心据点之一江户城,消灭德川家康、武田信玄,焚毁海量攻城器械与物资。
2、主力军团覆没:联军(特别是樱花国)在东线主力(赤备骑兵、重装步兵等)超过十五万被歼灭或溃散。
3、战略资源易手:蜀汉夺取并控制了江户城废墟及囤积联军粮秣的关键战略要地——河谷仓。
4、战略均势达成:此役造成的十五万联军永久性损失,彻底抹平了双方兵力差距,使龙国(约50万)与联军(约50万)再次站在兵力对等的起跑线上。
然而,辉煌的顶点亦是衰弱的起点。持续一年的疯狂战争,双方损失兵力共约百万。如同两头伤痕累累、精疲力竭的洪荒巨兽,终于到了必须喘息的地步:
护甲残破:将士铁甲在风雪、战斗中损毁严重(甲片崩裂、连接松脱、内衬破烂)。能提供有效防护的完好铠甲不足半数,许多士兵只能穿修补过的残甲或皮甲、布衣。
兵器钝损:刀剑卷刃崩口,长枪杆裂头钝,弓弩失去弹性、弓弦松弛绷断、弩机磨损,导致威力大减。兵工营待修兵器堆积如山。
战马匮乏:严寒、劳累、战斗导致战马大量损失。吕布、曹魏、蜀汉的精锐骑兵都面临严重马匹短缺,许多骑兵被迫转为步兵,战力锐减。
粮草危机:漫长冬季耗尽存粮。龙国虽得河谷仓,但粮食仍远不够军队和随军民夫消耗。联军因江户城被毁及粮道受扰,处境更艰难。士兵面黄肌瘦,粮秣短缺成为致命威胁。
而且最致命的是,根据规则——兵员,无法再生!
每一个倒下的战士,都是这支军队不可逆转的、永久性的削弱。五十万,就是此刻双方所能倚仗的、最后的战争本钱。
冬去春来,双方近乎本能的默契停战,震天的战鼓与厮杀的号角,暂时被一种更深沉的寂静所取代。?白!马.书*院* ,首_发`
联军方面暂且不知,然而,此刻龙国营地内展现的“休养生息”图景,却实实在在地让夜玄看呆了眼。
他以往对“大型战争”的理解,几乎全部来自书本和传奇故事。那些文字描绘的多是金戈铁马、奇谋妙策、名将单挑的激战场面,他接触的核心,始终围绕着“武斗”——如何排兵布阵,如何克敌制胜。在他过去的认知里,战争的胜负仿佛就系于那一场场惊天动地的厮杀之上。
直到此刻,他全身心地沉浸在这场宏大战争之中,才无比真切地领悟到:战争,远不止是沙场上的搏命拼杀。
它是一场更宏大、更精细、也更残酷的艺术。“能打”固然是锋利的矛尖,但“能养”——这看似不起眼,甚至有些枯燥的后方运作,才是支撑起整场战争、决定最终胜负的厚重基石。
只有建立起坚实可靠的后勤保障,才能锻造出真正强大的军队。
士兵吃得饱,穿得暖,身体康健,心中自然安稳;手中的武器打磨得锋利锃亮,身上的甲胄坚固可靠,那份由内而外的精良与整肃,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士气源泉。
有了这份底气,有了这份力量,士兵们才能在战场上爆发出惊人的战斗力,将领们才有资本去筹划、去执行那些足以载入史册的经典战役。否则,一切都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夜玄的目光不由得投向了四方的大帐。帐中运筹帷幄的,正是那三位曾割据一方、逐鹿中原的雄主——曹操、刘备、孙策和战力超群的鬼神——吕布。
“这帮大佬……真是了不得啊!”
能打天下者,勇也;能养天下者,方为真雄主!
夜玄此刻这四位传奇人物,只剩下深深的叹服。
且看:
诸葛亮坐镇观星台大账,案头堆积的不再仅仅是军情,更有各州郡送来的春耕筹划、流民安置册、农具需求清单。羽扇轻摇间,一道道关乎国本而非战事的命令发出:
防疫为耕:严令张仲景及其弟子、各地医官,务必扑灭瘟疫最后的余烬,严密监控,确保春耕劳力无恙。′4`2`k*a^n_s,h?u?.¨c/o+m/设立隔离区与流动药棚,防止死灰复燃。“民无疾,田方有力。”这是诸葛亮的底线。
屯田大业:这是重中之重。根据控制区的扩大(尤其是新收复的河谷仓周边区域),将屯田任务细化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