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条被精准识别,参数被自动提取。一个粗糙但结构清晰的三维模型,瞬间在工作台上空旋转起来!冰冷的蓝色线条勾勒出那个充满未来感的缓冲阀结构。
陈胜的目光变得无比专注锐利。他拿起一支工作台配备的电子触控笔,开始在全息模型上进行修改和优化。笔尖划过虚空,模型上的线条随之调整、增删、重构。他的动作精准而流畅,没有丝毫犹豫,仿佛早已在脑海中进行了千百次的模拟演算!复杂的流体力学参数、能量逸散模型、材料应力分布…各种晦涩的符号和数据,被他信手拈来,不断标注在模型的关键节点上。
寂静的房间里,只有电子笔划过全息界面时细微的嗡鸣,以及陈胜偶尔在笔记本上快速书写的沙沙声。
窗外,国防大学的钢铁森林在夕阳下投下长长的、冰冷的影子。远处,燕京大学和华清大学的轮廓,在暮色中渐渐亮起温暖的灯火。
陈胜完全沉浸其中,心无旁骛。巨大的工作台上,全息模型在不断完善,散发出冰冷的工业美感。旁边摊开的笔记本上,新的公式和图解在钢笔下快速延伸。父亲赠予的扳手安静地躺在工具堆里,闪烁着金属的光泽。
在这所代表大夏最高军事科技力量的钢铁学府顶层,在这间拥有最高权限的独立套房里,陈胜以省状元之姿,以腾龙之名,落下了他撬动未来钢铁战争格局的第一笔。那微弱的“星火”,在这冰冷的熔炉中,开始了第一次无声而剧烈的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