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
舱门打开,年轻医生如同虚脱般走出,但眼中燃烧着前所未有的兴奋光芒!
看向主控台前的江屿,深深鞠躬:“谢谢江老师!”
江屿走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温和却带着力量:“做得很好。
记住这种感觉,把这份稳定和精准,带回去。你们那里,更需要这样的技术。”
这样的场景,在培训中心己是常态。
江屿亲自授课的时间少了,但更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船长,更注重在关键时刻点拨方向,在年轻舵手即将触礁时稳稳扶一把舵轮。
江屿不再追求培养更多能完成“江氏西级手术”的超级精英,而是致力于将“极限外科”的理念和核心技能模块化、下沉化,
让更多基层医生掌握“保命”、“救命”的关键技术。
江屿主持修订的《基层医院急危重症外科处置标准化手册》,图文并茂,操作步骤清晰到毫米,被基层医生奉为“救命宝典”,印刷量破百万册。
江屿的学术思想,也在经历着从“技术输出”到“体系构建”再到“哲学凝练”的升华。
江屿也不再频繁发表论文,而是将毕生所学、所思、所悟,倾注于一部集大成的著作——《生命系统的外科干预:平衡、修复与再生》。
这部书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指南,从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角度,深刻剖析外科医生如何在人体这个复杂巨系统中,
进行精准、可控、符合伦理的干预,最终达到修复损伤、重建平衡、甚至诱导再生的目标。
书稿完成那天,江屿站在书房窗前,看着楼下花园里嬉闹的外孙,第一次感到一种知识传承的圆满。
这部书,是江屿留给这个世界医学界最后的、也是最厚重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