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镜子。”他说,“我们擦得越勤,照出来的样子就越清晰。”
说完,他亲自签发了一份会议纪律通知,强调每次会议必须准时出席,并将时间固定为每周五下午三点,提前一天提醒。
第一次会议结束后,大家都散去了。
只有公关主管留下来,准备整理会议纪要。
刘好仃叫住他,低声叮嘱:“特别关注英文平台上的评论。”
这句话被助理小李听见了,他当时正在门外收拾文件,听到后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那天晚上,刘好仃回到家,打开电脑,登录了几个主要社交平台的账号。
他一页页翻看评论,时不时停下来,认真读几条。
有些网友留言很直接:“视频拍得真美,玻璃也能这么有艺术感!”
也有人提出疑问:“这玻璃耐高温吗?能用多久?”
还有一条让他印象深刻:“昨天去展会看了,实物比视频还好看。”
他一条条点开,看完之后并没有回复,只是默默保存。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回应的时候。
真正的考验,是在这些声音背后,隐藏的情绪与期待。
第二天早上,他来到工厂,正好碰见王莉拿着笔记本匆匆跑来。
“刘哥,这是我们这一周收集到的所有反馈。”她递上一份报告,“整体评价不错,但有几个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刘好仃接过报告,快速浏览一遍。
“质量问题的那条,查出来了吗?”他问。
“还在追查。”王莉摇头,“发布者始终匿名,也没有进一步发言。”
“那就持续关注。”刘好仃点头,“还有包装的问题,我们要尽快优化。”
王莉应了一声,转身离开。
刘好仃站在窗边,望着远处忙碌的生产线,心里想着:品牌这件事,就像玻璃一样,透明、脆弱,但也最能映照人心。
它不会自己说话,但每一句来自外界的声音,都是它存在的证明。
“我们得听得更细一点。”他喃喃道。
这时,一阵风吹来,卷起了桌上的报告纸张。
他伸手按住,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风吹得再大,树苗也得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