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四十分,电脑屏幕亮起的蓝光映在刘好仃的眼镜片上。~优+品*小-税~旺* ′追?蕞?新+璋-洁,他没急着点开文件夹,而是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张折好的a4纸,轻轻铺在桌角。那是昨天贴在会议室门后的照片——陈师傅蹲在炉前画温控图的背影,旁边写着“第一束光,从看见开始”。他盯着看了三秒,然后双击鼠标,打开了人事系统的登录界面。
小周来得比平时早,手里拎着两杯豆浆。他把其中一杯放在刘好仃手边,探头一看:“这就动真格的了?”
“光不能只挂在墙上。”刘好仃抿了一口豆浆,烫得龇牙,“得照进工资条里。”
财务助理小林也到了,三人围在一台主机前。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员工编号、岗位、工龄和近五年绩效评分。刘好仃翻出王姐的蓝皮本,一页页对照着念:“李红梅,质检组,连续三年无缺勤;张建国,夜班组长,带徒七人,三人已独立上岗;陈国强,炉前工,十年零事故……这些,系统里都没体现。”
小周敲着键盘:“要不加个‘服务沉淀分’?每满五年加一分,带一个徒弟再加半分?”
“行。”刘好仃点头,“但得加个前提——近一年绩效不能是c或d。”
小林皱眉:“那陈师傅呢?他去年绩效是b,可前年因为腰伤休了半个月,系统自动降了一档。”
办公室安静了几秒。刘好仃摘下眼镜,用衣角擦了擦镜片,又戴上:“把‘稳定贡献’单列一项。十年以上老员工,只要不是重大过失,绩效最低按b算。!比¢奇,中¢蚊?王′ `更~芯·最`全.”
小周笑了:“这叫‘老马识途分’?”
“叫‘厂龄不白跑分’。”刘好仃也笑了,“别整虚的,就是让人知道,待得久,真有用。”
他们花了两个小时搭出模型框架:基础绩效占六成,服务沉淀占两成,技能认证预备分占两成。后者暂时按“参与培训次数+带徒记录+技术手稿提交”三项累计。刘好仃在excel里把陈师傅的名字标成黄色,备注栏写上:“炉前温控图手稿,是否计入技术贡献?”他没点保存,而是把表格打印出来,揣进兜里。
上午十点,他走进深圳车间。茶水间里几个年轻工人正围坐着吃饭。
“听说这次调薪看闪光墙?”一个小伙子咬着包子说。
“那我上个月替三个人顶班,咋没见贴我?”另一个接话。
“你那是加班,又不是‘闪光’。”有人笑,“闪光得有故事,比如谁冬天帮人暖手套。”
角落里传来一声轻哼。老师傅赵建国放下饭盒:“我干了二十年,连个照片都没上过。你们贴个名字就叫‘被看见’?工资涨了吗?”
没人接话。空气有点僵。
刘好仃端着水杯走过去,没说话,听完了整段对话。他把打印好的模型单页放在桌上:“这次调薪,服务每满五年加一分,但近一年绩效得达标。比如赵师傅,您二十年工龄,光这一项就加四分,全厂最高。”
赵建国愣了一下:“真算?”
“算。\鸿-特¨晓`税′惘_ *醉′新?璋?结\庚_薪·筷-”刘好仃点头,“不光算,还写进标准里。干得多要认,来得早也要认。”
一个女工小声问:“那要是调去青岛呢?那边也这么算吗?”
刘好仃记在本子上:“这个问题,下周给答复。”
他刚要走,质检员小李追上来:“刘工,我能看看自己得分吗?”
“能。”刘好仃从兜里掏出那张打印件,“下周公示首批试点名单,每人三项得分都列出来,错一个可以提。”
小李笑了:“那我得赶紧把上个月的设备改进报告补交上去。”
中午,刘好仃去了人事科。科长坐在办公桌后,手指敲着桌面:“系统数据不能随便导,流程没走完,谁动谁负责。”
刘好仃没争,从文件夹里抽出一叠复印件,轻轻放在桌上。是王姐三年来手写的137张生日卡,背面还有员工回写的字——“谢谢,我妈贴 fridge 上了”“第一次有人记得我生日,我哭了一场”“卡片我收着,等退休带回家”。
人事科长翻了两页,没说话。
刘好仃轻声说:“我们不是在改流程,是在补记录。有些人干了一辈子,系统里只有一串编号。现在想把他们的名字,连着事儿,一起写进去。”
科长沉默了三分钟,终于点头:“我开临时权限,只能导深圳车间的数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