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虚情绪+50!】
“哦?”为首的同志不置可否,手指轻轻敲了敲桌面。
“那关于贾家想和姜楠同志换房的事情,你是否知情?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易中海眼珠一转,这个问题更不好回答。
他知道,这事儿院里不少人都清楚,想完全撇清不可能。
“换房的事,我是知道一点。”易中海斟酌着词句。
“贾家那边的秦淮茹,不是快生了吗?”
“贾东旭就跟我提过,说他们家房子小,住不开,想跟姜楠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换换房。”
“他们家那一间东厢房,换姜楠那三间北房,再适当给姜楠一些补偿。”
“当时我就跟贾东旭说了,我说姜楠是烈属,他的房子是国家对他父母功绩的肯定和抚恤,不是普通的房子”
“换房的事情一定要慎重,一定要姜楠同志自己真心实意同意才行,绝不能强迫,更不能因为这事伤了邻里和气。”
他顿了顿,语气显得更加恳切:
“我还特意强调,我说你们贾家就算要换,也得拿出诚意来,不能让人家姜楠吃亏。”
“谁知道贾东旭这孩子,年轻气盛,被他妈贾张氏一撺掇,就……就犯了浑!”
“你是说,你一首是在劝阻他们,不让他们胡来?”调查组的同志追问。
“是啊!千真万确!”易中海拍着胸脯,信誓旦旦。
“我作为院里的一大爷,维护邻里团结,照顾烈属,是我的责任!”
“我怎么可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欺负姜楠呢?”
“我多次跟贾张氏和贾东旭说,做人要讲良心,不能占人家烈属的便宜!”
“可那贾张氏,您也知道,院里有名的不讲理,油盐不进啊!我真是……有心无力啊!”
他做出一番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模样,仿佛自己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叮!来自易中海的狡辩、推诿情绪+80!】
【叮!来自围观邻居许大茂的幸灾乐祸、看戏情绪+25!】
【叮!来自围观邻居甲乙丙的鄙夷、怀疑情绪+40!】
“既然你一首在劝阻,那他们动手打人的时候,你在哪里?为什么没有及时制止?”
调查组的同志显然没有那么好糊弄,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易中海的冷汗又下来了:“同志,他们是在外面,在路上打的人啊!”
“我当时在厂里上班,等我知道消息的时候,姜楠己经被送到医院了!”
“我一听,当时就急了,饭都没吃就往医院跑!”
“你去医院做什么?”
“我去看望姜楠啊!”易中海一脸的理所当然。
“那孩子受了那么重的伤,我这个当大爷的,能不去看看吗?”
“我还想着,做做贾家的工作,让他们给姜楠好好赔礼道歉,承担医药费,争取得到姜楠的原谅。”
“毕竟,都是一个院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冤家宜解不宜结嘛。”
“他巧妙地将自己去医院试图用道德绑架姜楠私了的行为,美化成了关心和调解。
“我们了解到,你去医院,似乎是劝说姜楠同志不要追究贾东旭和何雨柱的责任?”
为首的同志语气平淡,却像一块巨石压在易中海心头。
易中海心里一惊,调查组怎么会知道这个?难道是姜楠那小子说的?
他连忙辩解:
“同志,您误会了!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希望他们能达成和解。”
“贾东旭和傻柱犯了法,自然有公安同志处理。”
“但邻里之间,如果能化解矛盾,对双方都好。”
“姜楠一个孤儿,以后还要在院里生活,把关系搞得太僵,对他也不利啊。”
“我这都是为了他好,为了大院的和谐着想啊!”
他不停地强调自己的“好心”和“顾全大局”。
一首没怎么说话的王主任,此时清了清嗓子。
“老易啊,调查组同志问什么,你就如实回答。”
“组织上是相信群众,但也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包庇纵容犯罪的人。”
为首的调查组同志看着易中海,没有再继续追问这个问题,而是话锋一转:
“关于轧钢厂杨卫民厂长,也去医院找过姜楠同志谈话,试图用工作岗位调整来施压,这件事,你是否知情?
“或者,是否与你有关?”
这个问题,如同晴天霹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