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76章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第76章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宁静与独立人格。其追求自然、真实生活的态度,提醒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回归本真,寻找生活真谛,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

解析:

1.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y/u`e¨d+u.d^i?.~c-o~m?

- 解析:文章开篇便营造出一种神秘氛围,作者故意不点明五柳先生的籍贯与姓名,强化其超脱尘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形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以宅边的五柳树作为名号,体现出五柳先生与自然的亲近,自然质朴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同时暗示他不追求外在虚名,内心世界丰富且独特。

2.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 解析:此句高度概括五柳先生的性格与志趣。“闲静少言”描绘出他安静闲适的性格特点,不喜欢喧闹和多言,暗示其内心宁静,专注于自我世界。“不慕荣利”则直接表明他的价值取向,对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毫无向往,与世俗中追名逐利的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其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这也是理解五柳先生形象的关键所在。

3.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解析:“好读书”展现五柳先生对知识的热爱与追求。“不求甚解”并非指他读书不认真,而是不拘泥于字句的琐碎解释,不追求刻板的学问,重在领会书中的精神实质和意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生动地刻画了他在读书过程中获得精神共鸣时的喜悦之情,这种因领悟知识而达到忘我的境界,体现了他对读书纯粹的热爱,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非功利性的目的。

4.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 解析:“性嗜酒”表明五柳先生对酒的喜爱,酒在古代文人生活中常是寄托情感的媒介。“家贫不能常得”点明他因家境贫寒,不能时常饮酒,为下文亲友招饮埋下伏笔。“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体现出亲友对他的了解与关照。“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描绘他饮酒时的豪爽,只要有酒就尽情畅饮,一定要喝醉,展现出率真的性情。“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进一步说明他不拘小节,喝醉后就自然离开,不在乎世俗的客套与礼节,凸显其随性自然的生活态度。

5.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 解析:“环堵萧然,不蔽风日”描绘出五柳先生居住环境的简陋,房屋四壁空空,无法遮挡风雨和烈日。“短褐穿结”形容他穿着粗布短衣,且衣服上打满补丁,“箪瓢屡空”表明他饮食简单,盛饭的箪和饮水的瓢常常是空的,这些都表明他生活极度贫困。然而,“晏如也”却转折说明他面对贫困的生活,依然安然自得,毫无怨尤之色,深刻体现出他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不为物质匮乏所动摇,坚守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6. 常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 解析:“常着文章自娱”表明五柳先生通过写作来自我娱乐,将写作作为一种抒发情感、表达思想的方式。“颇示己志”强调他在文章中充分展示自己的志向,借文字传达内心的追求与想法。“忘怀得失”则体现他超脱的心境,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不被世俗的成败荣辱所困扰。“以此自终”说明他将以这样的生活方式度过一生,坚守自己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不为外界所改变。

7.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解析:“赞曰”类似于史书中的评论部分,作者借黔娄之妻“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句话,来高度评价五柳先生。意思是不因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追求富贵,这与前文所描述的五柳先生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形象相呼应。“其言兹若人之俦乎?”以反问的形式,进一步肯定五柳先生就是这样的人,强调他具有这种高尚的品质,使五柳先生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同时也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8.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解析:“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描绘五柳先生一边饮酒,一边作诗,以此来使自己的志向得到快乐和满足,再次强调他以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为乐。“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作者将五柳先生比作传说中上古时代无怀氏、葛天氏时期的百姓,暗示五柳先生生活淳朴自然,如同生活在理想中的远古社会,那里的人们安居乐业、淡泊名利,借此表达对五柳先生所代表的生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