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98章 陶渊明《饮酒?其十一》

第98章 陶渊明《饮酒?其十一》

坚定归隐的主题,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把握诗人的思想脉络和情感倾向。

3. 语言质朴:陶渊明以其一贯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将深刻的人生哲理娓娓道来。诗句简洁易懂,却蕴含着深远的意义,体现了其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的独特魅力,让读者在平实的文字中感受到诗人的高尚情怀和深刻思考。

……

解析:

1. 颜生屡空,瓢饮屡阗。

- 解析:“颜生”指颜回,孔子的得意门生。“屡空”描绘颜回常常生活贫困,一无所有,家徒四壁。“瓢饮”是说他用瓢来饮水,展现其生活的简朴。“屡阗”表明颜回虽物质匮乏,但内心总是充盈、满足的。诗人开篇以颜回为例,树立起一个安贫乐道的典范形象,为全诗探讨精神追求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定下基调,引发读者对在贫困生活中仍能坚守内心富足的思考。

2. 岂不实苦,有以自宁。

- 解析:诗人在此以反问的形式,承认颜回的生活确实充满艰辛困苦。然而,“有以自宁”话锋一转,强调颜回之所以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保持内心安宁,是因为他有着坚定的精神追求和信念。这两句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精神力量对人的支撑作用,使读者进一步思考物质匮乏与精神富足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生活的困苦并不妨碍一个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关键在于是否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3. 岂无富人术?使之非所安。

- 解析:这又是一组反问与解答。诗人先抛出疑问,难道颜回没有让自己富裕起来的办法吗?暗示以颜回的智慧,并非缺乏获取财富的能力。紧接着给出答案,“使之非所安”,表明即便有致富的途径,这些方法也违背了颜回内心的道德准则和精神追求,所以他不愿意去做。此句进一步深化了颜回坚守本心、不为物质利益所诱惑的品质,突出了他对精神纯净和道德坚守的重视,远超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也让读者更加理解精神追求在人生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

4. 从来将千载,未复见斯贤。

- 解析:“从来将千载”点明时间跨度,从颜回所处时代至今,已经过去将近千年。“未复见斯贤”表达诗人深深的感慨,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再也没有出现像颜回这样能够坚守安贫乐道精神的贤德之人。这不仅是对颜回的高度赞誉和怀念,同时也反映出诗人所处时代这种高尚品质的稀缺,引发对当下社会风气和人们价值取向变化的思考,暗示在现实中坚守纯粹精神追求的艰难。

5. 朝与仁义生,夕死复何求。

- 解析:此句化用《论语》中“朝闻道,夕死可矣”,表达了诗人对仁义道德的极度推崇和执着追求。“朝与仁义生”表明诗人希望能时刻与仁义相伴,将仁义融入到生命的每一刻,视仁义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夕死复何求”强调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即便生命在傍晚终结,也毫无遗憾,体现出诗人将精神层面的仁义追求置于生命之上,认为只要实现了这种高尚的精神追求,生命便具有了完整的意义,突出了精神追求对于诗人的至高无上性。

6. 世路廓悠悠,杨朱所以止。

- 解析:“世路廓悠悠”描绘出世间道路辽阔、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特点。“廓”体现道路的广阔,“悠悠”则强调其漫长与悠远。杨朱在面对岔路时,因感慨人生选择的复杂和难以抉择而哭泣止步,这便是“杨朱所以止”的典故由来。诗人借此典故,以杨朱的迷茫来象征世人在纷繁复杂的世俗生活中,面对众多的选择和诱惑时,容易迷失方向,陷入对功名利禄等世俗目标的盲目追逐,不知何去何从,揭示了世俗生活中人们面临的困境与精神迷茫,与前文颜回坚守精神追求形成鲜明对比。

7. 虽无挥金事,浊酒聊可恃。

- 解析:“虽无挥金事”表明诗人没有富贵之人那种挥金如土的奢华生活,坦然承认自己生活并不富裕,没有参与世俗的物质追逐。“浊酒聊可恃”中,“浊酒”象征着一种简单、质朴的生活方式,诗人表示虽然生活平淡,但有这浊酒便可依托。体现诗人安于淡泊的生活,以酒为伴,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生命的乐趣和意义,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满足与坚守,不被世俗的繁华所迷惑,坚守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

……

句译:

1. 颜生屡空,瓢饮屡阗。

颜回常常生活贫困一无所有,却总是以瓢饮水内心自足。

2. 岂不实苦,有以自宁。

这样的生活难道不实在困苦吗?但他因有所坚守内心安宁。

3. 岂无富人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