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136章 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

第136章 潘岳《悼亡诗三首?其一》

悼亡诗三首?其一

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20$′+0·小ˉ×说£网=3 ?,^更×新±?t最?|¢全D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

赏析: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其一》是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真挚深沉的情感、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独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与悲痛之情。

一、主题情感

1. 深情悼念亡妻:整首诗围绕对亡妻的悼念展开,从时光流逝引发对妻子离世的感慨,到屋内遗物勾起的回忆,再到以鸟鱼作比倾诉孤独,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诗人通过细致描绘生活场景与内心感受,将这种生死相隔的悲痛展现得淋漓尽致,如“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真切地传达出对亡妻的深切思念。

2. 表达人生无常之叹:诗中借妻子的亡故,抒发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时光的迅速流逝与妻子的突然离世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生命脆弱、世事无常的主题,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面对命运无常的无奈与哀伤。

3. 展现内心矛盾挣扎:诗人在诗中流露出在悲痛中试图自我解脱的内心挣扎。一方面,他无法抑制对亡妻的思念,“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痛苦如影随形;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像庄子一样超脱,“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这种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了他在面对巨大悲痛时的复杂情感。

二、艺术特色

1. 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将情感融入对环境和事物的描写中。如“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本是春日里平常的景象,在诗人眼中却增添了无尽的凄凉,春风与檐滴的景象触动了他对亡妻的思念,以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屋内妻子的遗物“帏屏无髣髴,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些场景的描绘无不引发诗人对亡妻的思念,情景相生,营造出浓厚的哀伤氛围。

2. 善用比兴,形象传情:诗中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表达情感。“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以双栖鸟一朝单只、比目鱼中途分离,比喻自己与妻子的生死之别,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失去伴侣后的孤独,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诗人的悲痛。~看¢书-屋\小_说~网` -免^费¨阅!读`

3. 细节描写,真挚动人: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展现诗人对亡妻的深厚情感。“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简单的动作描绘,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习惯,仿佛妻子的身影无处不在。对妻子遗物的描写更是细致入微,“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这些细节不仅体现出妻子生活痕迹的留存,更反映出诗人对妻子的关注与眷恋,使情感表达真挚而动人。

三、文学价值

1. 开创悼亡诗新典范:潘岳的这首诗为后世悼亡诗创作树立了典范。在此之前,虽有悼念亡者的作品,但大多并非专为悼念亡妻而作。潘岳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将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融入诗歌创作,使悼亡诗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题材,对后世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等悼亡诗词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丰富诗歌情感表达:此诗丰富了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范畴。诗人以真挚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深入挖掘了夫妻之间的深情,突破了以往诗歌多关注政治、边塞、山水等题材的局限,将日常生活中的夫妻情感纳入诗歌表达,为古代诗歌注入了新的情感内涵,使诗歌更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具感染力。

……

解析:

1.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 解析:“荏苒”描绘时光缓缓流逝的状态,“谢”有更迭、消逝之意,“忽”突出时间变化之快。此句从时间维度入手,写冬去春来,寒来暑往,季节迅速交替。诗人借时光的快速流转,营造出一种岁月匆匆、物是人非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伤怀的基调,暗示妻子离世后,时间虽不断推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