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之道,辅佐执掌刑狱之官而一次就被罢黜。作者自我反省,认为自己像普通人一样为得失困扰,又因缺乏正直之道而仕途受挫,表达对自身行为和仕途遭遇的反思。
7. 武皇忽其升遐,八音遏于四海。天子寝于谅闇,百官听于冢宰。
- 解析:晋武帝突然去世,天下停止了音乐娱乐。新天子居丧,百官听命于太宰。“武皇”指晋武帝司马炎,“升遐”婉指帝王去世,“谅闇”指天子居丧。描述晋武帝去世后朝廷的状态,暗示政治局势的变化,为后文感慨做铺垫。
8. 彼负荷之殊重,虽伊、周其犹殆。窥七贵于汉庭,诮一姓之专恣。
- 解析:新君肩负的责任极其重大,即使像伊尹、周公那样的贤能也会感到艰难。看到汉朝宫廷中七贵专权,讥讽一姓的专横放肆。借历史上汉朝七贵专权之事,影射当下政治局势,警示专权可能带来的危害,表达对政治清明的期望。
9. 凡厥寮寀,同力王室。明明哲后,维新伊始。眷巩、洛而掩涕,思长安于旧京。
- 解析:所有的官员,都应共同为王室尽力。圣明的君主,刚刚开始革新。眷恋巩县、洛阳而落泪,思念旧都长安。表达对官员同心辅佐王室的期望,以及对君主圣明革新的期盼,同时体现对都城变迁的感慨。
10. 临素灞而永叹,望崇山而累息。”
- 解析:来到素净的灞水边长久叹息,遥望崇山连连叹息。“素灞”指灞水,作者借描写身处灞水、遥望崇山时的叹息,抒发内心对历史变迁、政治局势等复杂情感,情景交融。
正文
1. 越安陵而无讥,谅惠声之寂寞。
- 解析:经过安陵,没有可指责之处,想来安陵君的仁爱之声已寂然无闻。安陵是战国时魏国贵族的封邑,作者经过此地,感慨安陵君的美德已不为人传颂,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迹消逝的感慨。
2. 吊爰丝之正义,伏梁剑于东郭。
- 解析:凭吊爰丝(袁盎)的正义行为,他为阻止梁孝王谋逆,在东郭门外伏剑而死。作者通过凭吊袁盎,赞扬其正义之举,同时借古事表达对正义的推崇,也暗示对当下社会正义缺失的隐忧。
3. 讯景皇于阳丘,奚信谮而矜谑?
- 解析:在阳丘询问汉景帝的事,为何轻信谗言而对人傲慢戏谑?“讯”有询问、探究之意,作者对汉景帝听信谗言的行为提出质疑,批判统治者不能明辨是非,导致政治失误。
4. 陨吴嗣于局下,盖发怒于一博。成七国之称乱,翻助逆以诛错。
- 解析:吴王的继承人在棋局下丧命,起因是为一次博戏发怒。/r,i?z.h?a¨o¨w+e-n?x?u.e\.¢c~o+m-最终引发七国之乱,反而帮助叛逆者诛杀了晁错。详细叙述七国之乱的起因及过程,揭示汉景帝决策失误,致使局势失控,强调统治者决策对国家稳定的重要性。
5. 恨过听而无讨,兹沮善而劝恶。
- 解析:遗憾汉景帝误听谗言却不讨伐叛逆,这是挫伤善良鼓励邪恶。表达对汉景帝处理七国之乱不当的不满,指出这种行为对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体现作者对正义和良好政治秩序的追求。
6. 呰孝元于渭茔,执奄尹以明贬。
- 解析:在渭陵指责汉元帝,抓住宦官以表明对其批评。“呰”意为指责,作者批评汉元帝宠信宦官,导致朝政腐败,体现对统治者用人不当的批判。
7. 褒夫君之善行,废园邑以崇俭。
- 解析:褒扬汉元帝废除陵邑的善行,以崇尚节俭。在批判汉元帝同时,也肯定其废除园邑这一节俭举措,表明作者评价历史人物的客观态度,既看到错误,也认可优点。
8. 过延门而责成,忠何辜而为戮?
- 解析:经过延门就会追问责任,王章忠诚无罪为何被杀?作者经过延门,对王章忠诚却遭杀害表示愤慨,进一步批判统治者不辨忠奸,致使忠臣蒙冤。
9. 陷社稷之王章,俾幽死而莫鞠!
- 解析:陷害国家栋梁王章,使他含冤而死无人敢查问!再次强调王章的冤屈,突出对黑暗政治的批判,表达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悲愤。
10. 忲淫嬖之匈忍,剿皇统之孕育。
- 解析:汉成帝过分宠爱赵飞燕姐妹,她们凶狠残忍,残害皇室后代。批判汉成帝沉迷女色,致使后宫干政,危害皇室血脉传承,揭示统治者荒淫无道对国家的危害。
11. 张舅氏之奸渐,贻汉宗以倾覆。
- 解析:助长外戚王氏的奸恶之势,最终导致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