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169章 张协《杂诗?其八》

第169章 张协《杂诗?其八》

杂诗?其八

张协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k_a!n¨s\h?u\z¢h¨u-s/h.o,u~.*c′o^m?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

闽越衣文蛇,胡马愿度燕。

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

……

赏析:

《杂诗·其八》是张协诗作中一篇情感真挚、艺术手法独特的思乡之作。诗作以诗人在边城的任职经历为背景,深入刻画了其内心复杂的情感,展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

一、主题思想

1. 时光流逝的喟叹:“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诗人初到边城仿佛就在昨日,然而月亮已圆了四五次。这种对时间的描述,巧妙地传递出诗人对时光飞逝的惊讶与感慨。不经意间,已在边城度过数月,凸显出时光的悄然流逝,让诗人意识到在这异域的时光已非短暂,为下文思乡之情的抒发做了铺垫。

2. 浓烈的思乡之情:“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诗人运用比兴手法,以流水眷恋旧地、行云思念故山,生动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闽越衣文蛇,胡马愿度燕”进一步深化这种情感,通过不同地域风俗习性的描述,以“胡马”自比,表明自己虽身处边城,心却向往故乡。结尾“土风安所归,由来有固然”,诗人感慨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各异,而自己对故乡的思念源于天性,将思乡之情推向高潮,深刻表达出对故乡的情感归属。

3. 对不同风土人情的感悟:诗中“闽越衣文蛇,胡马愿度燕”描绘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a3>[,8?t?看>;书..\网?? *1@最a新°=-章%节?)更]1新}|;快?闽越之人以文身像蛇为服饰,展现出独特的地域文化,而胡马渴望越过燕地,体现出动物对故乡或适宜环境的向往。诗人通过这种描写,不仅强调了地域差异,更借此衬托出自己对故乡风土的眷恋,同时也表达了对不同地域文化的观察与思考。

二、艺术特色

1. 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流波恋旧浦,行云思故山”是比兴手法运用的典范。诗人借自然现象中流水与行云对旧地、故山的眷恋,引发并比喻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使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生动且富有感染力。这种手法让读者更易理解诗人的情感,同时增添了诗歌的含蓄美与意境美。

2. 借景抒情与叙事相结合:诗歌开篇叙事,“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交代自己因职务来到边城并受军务束缚,为全诗奠定背景。“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通过描写蝴蝶飞舞之景点明季节,以景语暗示时间流逝,将叙事与借景抒情自然融合。在描述时间与景色变化过程中,思乡之情逐渐渗透,使情感表达更自然流畅,富有层次感。

3. 对比与映衬的表现技巧:“闽越衣文蛇,胡马愿度燕”通过不同地域风俗与习性的对比,即闽越独特服饰与胡马对燕地的向往,映衬出诗人对故乡的眷恋。这种对比不仅强化了诗歌的地域色彩,更突出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倾向,使思乡主题更为鲜明。

三、文学价值

1. 丰富魏晋思乡诗的内涵:在魏晋时期思乡诗的创作中,张协此诗以独特视角与表现手法丰富了这一主题。·5′2\0?k_s-w?._c!o.m^诗中不仅有单纯的思乡之情,还融入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不同地域文化的思考,为魏晋思乡诗增添新的元素与深度,为后世研究魏晋文人的情感世界与文化观念提供了生动素材。

2. 展现魏晋诗歌艺术风格:本诗体现了魏晋诗歌注重比兴、借景抒情等艺术风格。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情景交融的自然流畅以及对情感细腻入微的刻画,都是魏晋诗歌艺术成就的典型体现,对于研究魏晋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创作技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解析:

1. 述职投边城,羁束戎旅间。

- 解析:“述职”表明诗人是因履行职责,向上级汇报工作,而来到“边城”,即偏远的边境城市。“羁束”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如同被绳索捆绑一般,被“戎旅”之事紧紧束缚。“戎旅”指代军事、战争相关事务,说明诗人在边城的生活完全围绕军务展开,点明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状态,为全诗奠定了基调,暗示了诗人在边城生活的不自由与忙碌。

2. 下车如昨日,望舒四五圆。

- 解析:“下车”在古代常指官员初到任所,诗人感觉自己到任就像昨天才发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