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203章 张载《剑阁铭》

第203章 张载《剑阁铭》

: 同样运用典故,“齐得十二”指齐国凭借十二座城池的险要地势。“田生献筹”是说谋士田生为齐国出谋划策,利用这十二座城池的优势,使齐国在政治和军事上占据主动。此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地势险要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即使是相对较小的区域,凭借险要地势并加以合理谋划,也能发挥巨大作用。与上句秦国的典故一起,从不同角度说明地势险要在历史进程中的关键影响,为后文论述剑阁的重要性提供更多的历史依据,强化了文章的说服力。

12. 矧兹狭隘,土之外区,

- 解析: “矧”表示况且,起到递进的作用。前文列举了秦国和齐国凭借地势成就霸业的例子,此句进一步指出剑阁不仅地势狭窄险要,而且处于国家的偏远地区。“狭隘”再次强调剑阁地势的险要特点,“土之外区”点明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即处于相对边缘但又极具战略价值的区域。这为下文论述剑阁的独特战略意义做铺垫,突出了剑阁虽地处偏远,但其险要地势使其在国家政治和军事格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

13. 一人荷戟,万夫趑趄。

- 解析: 形象地描绘了剑阁地势险要所带来的军事防御优势。“一人荷戟”描述一个人手持戟把守剑阁,“万夫趑趄”则表现出即便有一万个人前来,也会因为剑阁的险要地势而犹豫不前,不敢贸然进攻。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剑阁易守难攻的特点,突出了其在军事防御上的重要战略价值,再次强调了剑阁地势险要对于保障地区安全的关键作用,同时也暗示了占据剑阁之人责任重大。

14. 形胜之地,非亲勿居。

- 解析: 基于前文对剑阁险要地势及其重要战略意义的论述,得出这一结论。“形胜之地”指像剑阁这样地势险要、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地方。“非亲勿居”明确告诫,这样的地方如果不是可靠的亲信,千万不要让其据守。因为一旦被心怀不轨之人占据,凭借其险要地势,很可能会对国家造成严重威胁。此句直接点明主旨,强调了对剑阁这样重要战略要地掌控者的选择至关重要,体现了作者对国家政治稳定和安全的深刻思考。

15. 昔在武侯,中流而喜。

- 解析: 引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典故,“昔在武侯”表明时间和人物,即过去诸葛亮在世时。“中流而喜”指诸葛亮在经过剑阁时,看到其险要地势而感到欣喜。诸葛亮作为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剑阁地势的欣赏,从侧面反映出剑阁在军事战略上的重要性,同时也为下文进一步探讨地势与国家兴衰的关系提供了具体的历史事例,引出对凭借地势与德行治国关系的思考。

16. 山河之固,见屈吴起。

- 解析: 此句引用吴起的观点。“山河之固”指国家凭借山河险要的地势作为防御。“见屈吴起”是说这种仅依靠山河险要的观点曾被吴起所否定。吴起认为,国家的兴盛在于君主的德行,而非仅仅依赖山河的险固。作者引用这个典故,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即强调德行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性,不能仅仅依靠地势险要,为下文论述历史上因恃险而亡的事例做铺垫,与前文强调剑阁地势险要形成对比,引发读者对国家兴衰原因的深入思考。

17. 兴实在德,险亦难恃。

- 解析: 明确表达了作者的核心观点,“兴”指国家的兴盛,“实在德”强调国家兴盛的关键在于君主实行德政,关心百姓,治理有方。“险亦难恃”指出即使拥有险要的地势,如果不施行德政,也难以长久维持国家的稳定和繁荣。此句承上启下,既承接前文吴起的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德行对于国家的重要性,又为下文列举历史上因恃险而亡的事例提供了理论依据,突出了文章以德治国的主题思想。

18. 洞庭孟门,二国不祀。

- 解析: 列举历史事例来证明“兴实在德,险亦难恃”的观点。“洞庭”指楚国,楚国凭借洞庭湖的险要地势,却因政治腐败、不行德政,最终灭亡,失去了祭祀祖先的权力,即国家覆灭。“孟门”代指晋国,晋国据守孟门之险,同样因内部政治问题,未能施行德政,导致国家灭亡。这两个例子从不同角度说明,无论地势多么险要,如果统治者不重视德行,都无法避免国家走向衰败,有力地论证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9. 自古迄今,天命靡常。

- 解析: 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进行总结,“自古迄今”涵盖了从古到今的漫长时间跨度,强调时间的久远和历史的延续性。“天命靡常”指出上天赋予的命运并非一成不变,意味着国家的兴衰并非由天命注定,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