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它能收敛像《激楚》那样过于哀伤的情感,节制如《北里》之乐的奢靡放纵。此句从精神层面和对情感的把控角度,强调啸声不仅具有艺术美感,还具有精神启迪和情感引导的作用,提升了啸声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9. 济洪灾于炎旱,反亢阳于重阴。
- 解析: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表明啸声仿佛具有神奇力量,在炎热干旱时能带来洪灾(缓解旱情),在阳气过盛时能使天气转为重阴(调节阴阳平衡)。这进一步渲染了啸声的神奇功效,赋予其超越现实的神秘色彩,强调其对自然和环境的象征意义。
10. 若乃登高台以临远,披文轩而骋望。喟仰拚而抗首,嘈长引而憀亮。
- 解析:描绘公子登上高台眺望远方,打开有文采的轩窗尽情远望的情景。然后他感慨激昂,仰天鼓掌,抬头发出悠长响亮的啸声。此句通过描写公子的动作和神态,展现出他在特定情境下发出啸声的豪迈之情,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到啸声产生时的氛围。
11. 或舒肆而自反,或徘徊而复放。或冉弱而柔挠,或澎濞而奔壮。
- 解析:描写啸声的变化,有时舒缓放纵后又自行收敛,有时迂回徘徊后再次奔放。有时轻柔纤弱,如柳枝柔曲,有时澎湃汹涌,如奔马雄壮。此句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对比和比喻,细腻地展现了啸声丰富多样的变化形态,体现出啸声的灵动性和表现力。
12. 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逸气奋涌,缤纷交错。列列飙扬,啾啾响作。
- 解析:继续描绘啸声,有时像横着的郁闷之气鸣叫,又似滔滔流水干涸;有时声音凛冽高远,清朗流畅。蓬勃的气息奋涌而出,各种声音缤纷交错。如烈烈风声扬起,又如啾啾鸟鸣响起。此句运用多种形象的比喻,从不同角度展现啸声的丰富变化,进一步强化了啸声的奇幻美妙之感。
13. 奏胡马之长思,向寒风乎北朔。又似鸿雁之将雏,群鸣号乎沙漠。
- 解析:将啸声比作胡马在北风中长久嘶鸣,思念远方,又如同鸿雁带着幼雏,在沙漠中齐声鸣叫。通过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将啸声与塞外景象相结合,营造出雄浑、辽阔且略带凄凉的意境,丰富了啸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让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啸声所传达的情感与氛围。
14. 故能因形创声,随事造曲。应物无穷,机发响速。
- 解析:总结啸声能够依据不同的形态创造声音,根据不同的事物营造曲调,对各种事物的反应无穷无尽,时机一到,声音迅速发出。此句强调啸声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突出其能够随时随地根据外界事物激发创作,展现出啸这种艺术形式的自由随性和强大的表现力。
15. 怫郁冲流,参谭云属。/鸿¨特^小·说+网* -免+费^阅`读+若离若合,将绝复续。
- 解析:形容啸声有时悲愤抑郁,如水流激荡,有时连绵不断,如云气相连。声音似分离又似聚合,像要断绝却又继续响起。此句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啸声在情感表达和声音延续上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能感受到啸声中蕴含的复杂情感和独特的节奏韵律。
16. 飞廉鼓于幽隧,猛虎应于中谷。南箕动于穹苍,清飚振乎乔木。
- 解析:再次运用夸张和想象,说啸声仿佛能让风神飞廉在幽深的隧洞中击鼓,引得猛虎在山谷中回应,使南箕星在天空中移动,清凉的疾风振动高大的树木。通过对自然神灵、动物、星宿和自然现象的描述,从侧面烘托出啸声的强大气势和震撼力,进一步强化了啸声的神奇效果。
17. 散滞积而播扬,荡埃蔼之溷浊。变阴阳之至和,移淫风之秽俗。
- 解析:此句表明啸声具有驱散积聚的沉闷之气、播撒清扬的作用,能够荡涤尘埃雾气的污浊。甚至还能调节阴阳达到和谐,改变不良的风俗。这几句进一步升华了啸声的意义,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延伸到对社会风俗的改良,赋予啸声以更高层次的文化和社会价值。
18. 若乃游崇岗,陵景山。临岩侧,望流川。坐磐石,漱清泉。藉皋兰之猗靡,荫修竹之蝉蜎。
- 解析:描绘公子在崇山峻岭间游历,登上高峻的山峰,来到岩边,眺望川流。坐在巨大的石头上,用清泉漱口。以繁茂的皋兰为垫,在修长的翠竹的婀娜阴影下休憩。此句通过对公子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细致描写,营造出清幽、宁静、优美的氛围,为下文公子在此情境下发出啸声做铺垫,暗示自然环境对啸声的影响。
19. 乃吟咏而发散,声骆驿而响连。舒蓄思之悱愤,奋久结之缠绵。心涤荡而无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