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

第262章 束皙《玄居释》

的存在而感到快乐;去世后,整个天下都会为他的离世而哀伤。从生死两个角度,突出这样的君子对社会和民众影响深远,再次肯定积极出仕行为所带来的巨大价值,增强说服力。

8. 是以君子屈己伸道,不耻干时。

- 解析:基于前文论述得出结论,所以君子应该委屈自己,以伸张正道,并且不以向时世求取功名而感到羞耻。“屈己伸道”体现君子为实现理想和道义,愿意牺牲个人利益;“不耻干时”表明在弟子看来,主动寻求出仕机会,为国家和社会效力是正当且必要的,进一步强化积极出仕的观点。

9. 上国有不索何获之言,《周易》着跃以求进之辞。

- 解析:运用典故来支撑观点,“上国”指春秋时对中原各诸侯国的称呼,“不索何获”表明不主动索取就不会有收获,强调主动争取的重要性;《周易》中“跃以求进”的言辞,同样鼓励积极进取,通过引用经典言论,为积极出仕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增强观点的权威性。

10. 莘老负金铉以陈烹割之说,齐客当康衢而咏《白水》之诗。

- 解析:列举具体历史典故,“莘老”指伊尹,他背负鼎锅之铉,向商汤陈述治国如烹饪割肉的道理,后助商汤成就大业;“齐客”指宁戚,他在大道上唱着《白水》之诗,引起齐桓公注意,从而得到重用。′/D小[说)`C′Mμ¢S, ??最¢|?新1??章;=:节-更+??新¨快?{μ以这两位历史人物为例,说明古代贤能之士通过主动展现才华,积极寻求出仕机会,最终实现抱负,从历史事实角度论证积极出仕观点的合理性。

11. 今先生耽道修艺,嶷然山峙,潜朗通微,洽览深识。

- 解析:转而描述束皙的情况,称赞先生沉醉于道,修习技艺,像高山一样屹立,有着潜藏的智慧,能通达精微的道理,广泛阅览且见识深刻。先对束皙的品德、学问给予高度评价,为下文对其隐居行为的质疑做铺垫,形成对比。

12. 夜兼忘寐,昼遗餐食。旷年累稔,不堕其志。

- 解析:进一步强调束皙对道和技艺的专注与坚持,他日夜沉浸其中,废寝忘食,多年来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志向。通过对束皙勤奋和坚定志向的描述,再次肯定其优秀品质,但与前文积极出仕观点形成反差,引出对他为何不积极出仕的疑问。

13. 鳞翼成而愈伏,术业优而不试。

- 解析:以比喻和对比的方式,对束皙的行为表示不解。“鳞翼成”和“术业优”表明束皙已具备出仕的能力,如同鸟儿羽翼丰满、鱼儿鳞片长成,学问技艺也十分优异;然而“愈伏”和“不试”指出他却更加潜藏,不寻求任用,这种反差引发弟子对其行为的质疑,推动对话发展。

14. 乃欲阖椟辞价,泥蟠深处,永戢琳琅之耀,匿首穷鳞之渚。

- 解析:继续用形象的表述质疑束皙的选择,“阖椟辞价”像关闭木匣拒绝出价,“泥蟠深处”如泥中蟠龙般深藏,“永戢琳琅之耀”永远收起美玉的光芒,“匿首穷鳞之渚”在僻远的水渚藏身。这些描述强调束皙如同将才华深藏,不展示于世人,与积极出仕的观点相悖,表达弟子对其行为的不理解。

15. 当唐年而慕长沮,邦有道而反甯武。

- 解析:运用典故深化质疑,“唐年”指唐尧般的盛世,“长沮”是春秋时的隐士,在盛世却仰慕长沮的归隐;“邦有道”表示国家政治清明,“甯武”即甯武子,在国家有道时却佯愚。此句批评束皙在良好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与常理相悖的选择,认为他的行为不符合积极出仕的观念。

16. 识彼迷此,愚窃不取。

- 解析:弟子总结自己的观点,认为束皙认识到积极出仕的合理性(识彼),却做出隐居的选择(迷此),自己私下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明确表达对束皙隐居行为的否定态度,将质疑推向高潮,等待束皙回应。

17. 若乃士以援登,进必待求,附势之党横擢,则林薮之彦不抽。

- 解析:开始阐述当时社会选拔人才的不良现象,士人往往需要凭借他人援引才能晋升,进取必须等待他人寻求,导致攀附权势的朋党之人能突然擢升,而山林中的才俊却得不到提拔。揭示社会不公,为下文劝说束皙改变隐居态度做铺垫,暗示束皙若不主动,可能会被埋没。

18. 丹墀步纨袴之童,东野遗白颠之叟。

- 解析:以具体形象的场景描绘社会不公,宫殿台阶上行走着纨绔子弟,而郊野却遗弃了白发老人。通过鲜明对比,突出有权势者子弟轻易获得机会,而真正有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