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263章 束皙《读书赋》

第263章 束皙《读书赋》

书时的状态,“偃仰”指仰卧和起身,“卷舒”指展开和合拢书卷,形象展现先生整日与书相伴,沉浸在经典之中,随意自如地阅读,体现其对古代经典的热爱与钻研。

3. 有若吕梁之夫, 仰渊而企水; 曦颜之徒, 望岩而慕回。

- 解析:运用比喻和用典手法。“吕梁之夫”的典故,相传吕梁有一位善于游泳的人,面对深渊渴望入水,这里比喻耽道先生对知识如吕梁之夫对水般充满渴望。“曦颜之徒”指仰慕颜回的人,“望岩而慕回”说的是望见山岩就追慕颜回的品德(颜回曾在陋巷中安贫乐道),借此表明先生对高尚品德和学问的向往如同仰慕颜回之人对颜回的追慕,突出先生对知识与品德追求的热切。

4. 忽情想于古今, 瞻形神于耳目。

- 解析:“忽情想于古今”描绘先生读书时思绪在古今之间快速穿梭,不受时空限制,通过阅读与古人对话,体会不同时代的思想情感,展现读书对其思维的拓展。“瞻形神于耳目”指先生借助耳目感知书中所呈现事物的外在形态与内在精神,表明他读书不仅停留在文字表面,更深入领会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体现其读书的深度与思考的深度。

5. 钦大圣之弘慈, 悦至道之弥穆。

- 解析:“钦”是钦佩、敬重,“大圣”指道德、智慧极高的圣人,“弘慈”即宏大的慈悲情怀。“悦”为喜爱,“至道”指高深的道理,“弥穆”形容宁静祥和。此句表明先生对大圣之人的宏大慈悲心怀钦佩,对高深宁静的道理心生喜爱,进一步强调先生通过读书对高尚道德与深刻思想的追求,反映其精神境界的提升。

6. 每至若季春之始, 肇发蛰之期。

- 解析:点明时间为季春之初,即春季的最后一个月开始的时候,也是冬眠的动物开始苏醒的时期。“肇”表示开始,“发蛰”指冬眠的动物苏醒,此句为下文描述先生在这个时节读书的情景做铺垫,以季节的转换暗示生命的复苏与活力,也为先生的读书活动营造自然、充满生机的背景。

7. 含冰涤冻, 融雪涣澌。

- 解析:描绘季春时节的景象,冰雪开始消融,流水解冻。“含冰涤冻”写冰逐渐融化,“融雪涣澌”说雪融化后形成流水,展现出冬季过后,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的动态过程,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氛围,为先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读书增添了明快的色彩。

8. 其气温, 其光熙。

- 解析:进一步描述季春的气候与光线特点。“气温”表明天气逐渐变得温和,不再寒冷;“光熙”指阳光明媚,温暖而明亮。通过对气候和光线的描写,渲染出舒适宜人的环境,为先生读书创造了一个愉悦的氛围,暗示这样的环境有利于先生静下心来享受读书的乐趣。

9. 和风起, 甘露曦。

- 解析:继续描绘春天的景象,“和风”即温和的风,轻轻吹拂,给人舒适之感;“甘露曦”中“甘露”指甜美的露水,“曦”表示蒸发,说明在温暖的阳光下,露水逐渐蒸发,描绘出一幅春日风和日丽的美好画面,烘托出先生读书时悠然自得的心境。

10. 正颜色, 审威仪。

- 解析:在这样美好的环境下,先生“正颜色”,即端正自己的神色,使其庄重严肃;“审威仪”指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仪表仪态。表明先生在读书前通过调整自身状态,以一种恭敬、专注的态度进入读书情境,体现他对读书的敬重与认真。

11. 迈仁里, 游圣域。

- 解析:“迈”有行走之意,“仁里”指有仁厚之风的地方,常指邻里之间关系和睦、道德高尚之处;“游”即遨游,“圣域”代表圣人的思想境界。此句形象地说明先生通过读书,仿佛行走在充满仁厚之风的地方,遨游于圣人的思想境界之中,表达读书使先生的品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进入到高尚的道德与思想领域。

12. 逍遥无事, 幸为暇日。?咸·鱼·看-书¨ .更^新^最,快`

- 解析:描绘先生此时的状态,“逍遥无事”表明他心境闲适,没有世俗事务的烦扰;“幸为暇日”表示庆幸拥有这样闲暇的时光。体现先生在繁忙生活中获得闲暇用于读书的幸运与满足,强调这种闲适时光对他读书的珍贵,也从侧面反映他对读书的珍视。

13. 乃乘闲而靖思, 玩坟籍以游目。

- 解析:“乃”承接上文,表明在闲暇且心境闲适的情况下,先生“乘闲而靖思”,即趁着闲暇之时静心思考;“玩坟籍以游目”中,“玩”有赏玩、研读之意,“坟籍”依旧指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