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努力却难以摆脱贫困的无奈,体现出生活的艰辛程度之深。
3. 无原宪之厚德,有沮溺之贱贫。
- 解析:“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以安贫乐道、德行高尚着称;“沮溺”指长沮和桀溺,是春秋时期的两位隐士,过着隐居躬耕的贫苦生活。作者自谦没有原宪那样深厚的德行,却有着长沮、桀溺般低贱贫穷的生活。这里通过与古代贤士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自身品德修养的谦逊态度,另一方面强调了自己贫困的处境,为下文进一步描述贫困生活做铺垫。
4. 食草叶而不饱,常嗛嗛于膳珍。
- 解析:“嗛嗛”形容不满足的样子。作者说自己吃着草叶都无法填饱肚子,还常常对珍贵的美食充满渴望。此句从饮食方面具体描绘贫困状况,“食草叶”体现食物的极度匮乏,“嗛嗛于膳珍”则通过对美食的向往,进一步衬托出当下饮食的艰难,生动地展现出贫困生活对人基本生存需求的严峻挑战。
5. 欲恚怒而无益,徒拂郁而独嗔。
- 解析:“恚怒”即发怒;“徒”表示白白地;“拂郁”形容心情郁闷。面对如此贫困的生活,作者想要发怒却明白毫无益处,只能独自郁闷生气。此句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在贫困生活中的无奈与愤懑之情,这种情绪无法得到有效宣泄,只能憋闷在心中,反映出他在困境中的压抑状态。
6. 蒙乾坤之遍覆,庶无财而有仁。
- 解析:“蒙”意为承蒙;“乾坤”指天地;“庶”表示希望。作者感慨承蒙天地的普遍覆盖,希望自己虽然没有钱财,但能怀有仁爱之心。此句在贫困的困境中体现出作者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即便物质生活匮乏,仍期望保持高尚的品德,展现出其在艰难处境中的精神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