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了小说网

繁体版 简体版
爱了小说网 > 诗词一万首 > 第264章 束皙《贫家赋》

第264章 束皙《贫家赋》

虽努力却难以摆脱贫困的无奈,体现出生活的艰辛程度之深。

3. 无原宪之厚德,有沮溺之贱贫。

- 解析:“原宪”是孔子的弟子,以安贫乐道、德行高尚着称;“沮溺”指长沮和桀溺,是春秋时期的两位隐士,过着隐居躬耕的贫苦生活。作者自谦没有原宪那样深厚的德行,却有着长沮、桀溺般低贱贫穷的生活。这里通过与古代贤士对比,一方面表达了对自身品德修养的谦逊态度,另一方面强调了自己贫困的处境,为下文进一步描述贫困生活做铺垫。

4. 食草叶而不饱,常嗛嗛于膳珍。

- 解析:“嗛嗛”形容不满足的样子。作者说自己吃着草叶都无法填饱肚子,还常常对珍贵的美食充满渴望。此句从饮食方面具体描绘贫困状况,“食草叶”体现食物的极度匮乏,“嗛嗛于膳珍”则通过对美食的向往,进一步衬托出当下饮食的艰难,生动地展现出贫困生活对人基本生存需求的严峻挑战。

5. 欲恚怒而无益,徒拂郁而独嗔。

- 解析:“恚怒”即发怒;“徒”表示白白地;“拂郁”形容心情郁闷。面对如此贫困的生活,作者想要发怒却明白毫无益处,只能独自郁闷生气。此句细腻地刻画了作者在贫困生活中的无奈与愤懑之情,这种情绪无法得到有效宣泄,只能憋闷在心中,反映出他在困境中的压抑状态。

6. 蒙乾坤之遍覆,庶无财而有仁。

- 解析:“蒙”意为承蒙;“乾坤”指天地;“庶”表示希望。作者感慨承蒙天地的普遍覆盖,希望自己虽然没有钱财,但能怀有仁爱之心。此句在贫困的困境中体现出作者对精神层面的追求,即便物质生活匮乏,仍期望保持高尚的品德,展现出其在艰难处境中的精神坚守。

7. 涉孟夏之季月,迄仲冬之坚冰。{?±精?*武?}1小_@说¥网a &?更

- 解析:“涉”意为经历;“孟夏”指夏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四月;“季月”指每季的最后一月,这里孟夏之季月即农历六月;“迄”表示到;“仲冬”指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此句点明时间跨度,从孟夏的季月一直到仲冬坚冰出现,表明贫困生活持续时间之久,进一步强调贫困生活的漫长与煎熬。

8. 稍煎蹙而穷迫,无衣褐以蔽身。

- 解析:“煎蹙”形容窘迫、困苦;“穷迫”表示穷困窘迫。随着时间推移,作者的生活愈发窘迫穷困,连粗布衣服都没有来遮蔽身体。从饮食的匮乏延伸到衣着的缺失,多角度展现贫困程度的加深,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生活的艰难处境。

9. 还趋床而无被,手狂攘而妄牵。

- 解析:“趋”指走向;“狂攘”形容慌乱的样子;“妄牵”即胡乱拉扯。回到床边却没有被子,双手只能慌乱地抓扯。此句通过对作者在寒冷夜晚因无被而慌乱动作的细节描写,生动地展现出其生活的凄惨,从侧面反映出贫困对日常生活造成的严重影响,让人感同身受。

10. 何长夜之难晓,心咨嗟以怨天。

- 解析:“咨嗟”表示叹息。作者感慨这长夜为何如此难以破晓,心中叹息不已,埋怨上天。此句借长夜难晓来比喻自己身处困境的漫长与煎熬,通过“怨天”直白地抒发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懑与无奈,进一步强化了悲苦的情感氛围。

11. 债家至而相敦,乃取东而偿西。

- 解析:“债家”即债主;“敦”意为催促。债主上门来催促还债,作者只能拆东墙补西墙。此句描绘出作者在经济上陷入恶性循环的困境,为了应对眼前的债务,只能采取无奈且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体现出贫困所带来的经济压力之大,以及作者在这种压力下的无助。

12. 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 解析:作者想要出去乞讨借贷,却找不到地方,无奈之下只能退回来,看着自己的影子自我怜悯。此句将作者走投无路的状态刻画得淋漓尽致,“行乞贷而无处”表明其经济困境已到极限,“顾影自怜”则生动地展现出他在极度无助时的孤独与悲哀,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13. 炫卖业而难售,遂前至于饥年。

- 解析:“炫卖”即叫卖、出售;“业”指产业。作者想要卖掉产业来缓解困境,却难以售出,就这样一步步到了饥荒之年。此句进一步说明作者摆脱贫困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且形势愈发严峻,“饥年”的到来更是将贫困推向绝境,使读者深刻感受到作者所面临的生存危机。

14. 冒严霜而践冰,采橡实于树颠。

- 解析:在严霜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