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回流的波浪前行,“送”字将波浪拟人化,仿佛波浪在友善地推送着船只,给人一种顺势而下、悠然自得的感觉,体现出江水的平稳与温柔。“乍逐翻流上”则与前句形成鲜明对比,“乍”意为突然,表现出状态转变的迅速。船突然要迎着翻腾的水流奋力向上行进,“逐”字体现出船与水流相搏击的动态,描绘出船行过程中遇到湍急水流时的惊险场景,让读者感受到行船的起伏变化,也从侧面展现出浙江水流的复杂多变,时而平缓,时而汹涌。
3. 近岸无暇目,远峰更兴想
- 解析:“近岸无暇目”描述了船靠近江岸时的情景,由于船行速度较快,岸边的景色迅速从眼前掠过,让人来不及仔细观赏。这一方面突出了船速之快,另一方面也暗示了近岸景色丰富多样,目不暇接,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紧迫感,使读者能够体会到诗人在快速行船过程中,对眼前飞逝而过的美景的一种遗憾与惊叹交织的复杂心情。“远峰更兴想”,当诗人的目光越过近处的江岸,投向远方的山峰时,那些在视野中显得遥远而朦胧的山峰,激发了他无尽的遐想。远方的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其神秘的姿态引发了诗人对未知、对远方的想象,使诗歌从单纯的写景过渡到对精神层面的思考,为诗歌增添了一份空灵、深邃的意境,拓展了诗歌的内涵与深度。
4. 绿树悬宿根,丹崖颓久壤
- 解析:“绿树悬宿根”是诗人对江边绿树的一个特写镜头。“绿树”点明了树木的生机与繁茂,而“悬宿根”则描绘出一种独特的景象,由于江水的长期冲刷或其他自然因素,树木的根部部分暴露并悬在空中,“宿根”表示这些根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暗示了树木生长环境的艰难以及其顽强的生命力。此句通过对绿树根部的描写,以小见大,展现出自然环境对生命的塑造以及生命在自然环境中的坚韧。“丹崖颓久壤”同样是一个特写,“丹崖”描绘出红色的山崖,色彩鲜明,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颓久壤”指出山崖由于长时间受到风化、侵蚀等自然力量的作用,土壤逐渐坍塌。“颓”字生动地表现出山崖土壤崩塌的动态,“久”字强调了这一过程的漫长,体现出大自然在漫长岁月中持续变化的力量,引发读者对时光流转、自然变迁的感慨,使诗歌具有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
……
句译:
1. 昧旦乘轻风,江湖忽来往:黎明时分趁着轻柔的微风启程,在江湖间迅速地往来穿梭。
2. 或与归波送,乍逐翻流上:有时随着回流的波浪顺势前行,忽而又迎着翻腾的水流破浪而上。
3. 近岸无暇目,远峰更兴想:靠近江岸时,眼前景色飞速掠过无暇观赏,远处的山峰更引发无尽遐想。
4. 绿树悬宿根,丹崖颓久壤:绿树的老根部分悬在空中,红色山崖的土壤因长久侵蚀而渐渐坍塌。
……
全译:
黎明时分,趁着轻柔的晨风起航,在江湖之上迅速地往来穿梭。
时而随着回流的波浪顺流而下,忽而又迎着翻腾的水流逆水而上。
靠近江岸时,眼前景色飞速掠过,来不及仔细观赏;望向远方的山峰,更引发无尽的遐想。
翠绿的树木,老根部分悬空裸露;红色的山崖,土壤因长久侵蚀而渐渐崩塌。